六十馀年慕古人,即今方近葛天民。
见人各是元非恕,遇事皆安岂怨贫。
小圃锄耰聊过日,扁舟烟雨尚关身。
出门未觉龙钟在,禹庙兰亭又见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初春书怀七首
六十馀年慕古人,即今方近葛天民。
见人各是元非恕,遇事皆安岂怨贫。
小圃锄耰聊过日,扁舟烟雨尚关身。
出门未觉龙钟在,禹庙兰亭又见春。
注释:
- 六十馀年慕古人:指诗人自年轻时就仰慕古代的贤人君子。
- 即今方近葛天民:意思是说现在距离古人不远了。
- 见人各是元非恕:看到别人都能做到原谅别人,而自己却做不到。
- 遇事皆安岂怨贫:遇到事情都能安心,哪里会因为贫穷而感到怨恨。
- 小圃锄耰聊过日:在一个小园子里,用锄头和耰种地度过每一天。
- 扁舟烟雨尚关身:形容自己在江南水乡的生活状态。
- 出门未觉龙钟在:走出家门,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老迈。
- 禹庙兰亭又见春:指的是回到家乡,又看到了春天的气息。
赏析:
《初春书怀七首》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古人、反思自身与生活态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古人的仰慕和自身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认为自己离古人不远,能够感受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人智慧和品德的尊重。
第二首诗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之作。他看到别人都能够做到宽容大度,而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这让他感到有些羞愧。同时,他也认为遇到事情都能够安于现状,不抱怨贫穷,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三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日子,通过劳动来度过每一天,这是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第四首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南水乡的生活感受。这里的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让他感到舒适和惬意。
最后一首诗中,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再次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诗人感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的赞美、自我反思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