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无能彻骨贫,自怜虚作六朝民。
学因病废捐长日,志与年衰愧古人。
露湿乱萤飞暗庑,霜清饥雀噪空囷。
一生眼境常如此,草赋凭谁问大钧。

《晚秋野兴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当时诗人正在夔州,写于他流寓梓州的途中。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第一首:“彻底无能彻骨贫,自怜虚作六朝民。”注释:穷困到了极点,简直成了彻底的穷人,自己却很可怜,白白地做了六朝的百姓。

译文:我彻底失去了能力,生活贫困到骨子里,我非常可怜自己,白白成为了六朝的百姓。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我调侃。从“彻底无能”可以看出他生活的艰辛。而“自怜虚作六朝民”,则表达了他的无奈和自嘲,也体现了他的悲凉和凄凉。

第二首:“学因病废捐长日,志与年衰愧古人。”注释:因为疾病耽误了学习时间,我因年岁增长而感到惭愧。

译文:因为我生病,我错过了学习的时机,而我又年岁已经很大,所以我感到很羞愧。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身现状的无奈和自责。他因为疾病耽误了学业,而他又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到羞愧,这种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第三首:“露湿乱萤飞暗庑,霜清饥雀噪空囷。”注释:夜幕降临,露水沾湿了乱飞的萤火虫,寒冷的霜气中,饥鸟在空房中鸣叫。

译文:夜幕降临,露水沾湿了乱飞的萤火虫,寒冷的霜气中,饥鸟在空房中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景图。露水、萤火虫、饥鸟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内心的孤独和落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