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窗灯火耿疏篱,正是寒沙雁到时。
头少二毛真笃老,口无纵理亦长饥。
朝闻夕死固当勉,幼学壮行嗟已迟。
小竖夜阑私怪我,俨然危坐若深思。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深秋的夜晚独坐,用蓬窗灯火和疏篱寒沙相映衬,写出了夜的寂静。颔联点出“雁”,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颈联写自己朝闻夕死的志向和幼学壮行之迟,表现了诗人对时世的感慨。尾联写小童因担心而深夜来探望,诗人却安然自若,表现了孤高不群的情操。赏析:此诗是诗人晚年所作。首联写诗人在深秋的夜晚独坐,用蓬窗灯火和疏篱寒沙相映衬,写出了夜的寂静。颔联点出“雁”,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颈联写自己朝闻夕死的志向和幼学壮行之迟,表现了诗人对时世的感慨。尾联写小童因担心而深夜来探望,诗人却安然自若,表现了孤高不群的情操。

【答案】

译文:

蓬窗下灯光明亮照着篱笆,正是寒天中大雁飞过的时候。我头上少了几根白发却依然十分坚定老成,口里虽然没有说出口理却也是时常饥饿。早晨听说晚上死去固然值得勉励,但年少时就学习壮年时要行动却太晚了。小孩深夜来探访我,我却俨然像在深思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诗人当时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他一生坎坷不平,仕途上屡遭挫折,最后落拓江湖,漂泊到湘西。此诗是他在湘江一带流寓时所作。

首联以清冷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宁静、幽寂的夜景,“疏篱”二字更见其孤寂。诗人面对这凄清景象,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寂寞惆怅之感。颔联两句一反前联的凄凉之意,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近古稀而仍壮怀激烈,立志报国的思想。“头少二毛真笃老,口无纵理亦长饥。”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诗人壮心不已,至死不变的决心。颈联两句又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风貌。“朝闻夕死固当勉”表明了诗人时刻不忘报国救民的壮志;“幼学壮行嗟已迟”表明了诗人在年华逝去后仍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迫切心情。诗人的这一情怀与杜甫《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一句写诗人的晚景,“小竖”指童子,“夜阑私怪我”。诗人在孤灯下沉思良久,直到深夜才得到小童子的理解与支持。“危坐若深思”一句,既表现出诗人的孤傲不群,又体现了诗人的高尚人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