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上柳如丝,策蹇悠悠信所之。
曲水已过修禊集,馀寒不减试灯时。
贫犹自力常谋醉,病不能闲日赋诗。
谁道茅檐苦幽独,一钩新月是相知。
【解析】
此诗首联写春景,次联写归途所见。三联写归家后的生活状况。末联抒发归隐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山阴道上柳如丝”,山阴道上,指山阴县的大道,这是一条风景优美的地方。柳如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意境。
“策蹇悠悠信所之。”策蹇,用马鞭指着马,意思是策马而行。这里形容诗人骑着马儿悠闲地回家。
“曲水已过修禊集,馀寒不减试灯时。”曲水,即曲江,是晋代帝王举行祓除不祥的仪式的地方。在曲江上泛舟饮酒,是当时的一种时尚。这里指诗人乘船归来的情景。修禊,古代风俗,每年三月三日人们到河边洗浴,以祈福祛灾。这里借指诗人游宴归来的情景。馀寒未尽,意谓夜虽将尽但天气仍寒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游宴后乘船归来的情景,以及夜幕尚未散去的寒冷气氛。
“贫犹自力常谋醉,病不能闲日赋诗。”贫犹自力:还自己努力谋生。常谋醉,常常想喝酒。诗人虽然贫困,却仍然想喝酒,说明他生活得并不十分艰难。闲日赋诗,闲暇时吟咏诗歌。诗人虽然生病,但是仍然想要写作。诗人虽然因病而无法闲赋诗作,但是他依然有一颗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的心。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尽管生活贫困,但是却依然想追求快乐;即使生病,也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谁道茅檐苦幽独,一钩新月是相知。”谁道,谁说。茅檐,茅屋。幽独,孤独。诗人认为,自己的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诗人有月亮相伴,所以诗人认为自己并不孤单。诗人把月亮比作知己,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虽然生活清贫,却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为有月亮陪伴着他;虽然身处陋室,却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诗人有月亮作为知己陪伴着自己。
【赏析】
此诗首联写春景,次联写归途所见。三联写归家后的生活状况。末联抒发归隐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首联写春景,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迷人的景色:山阴道上,柳枝像绿色的丝线一样垂挂下来,微风拂面,轻快而舒畅。策蹇悠悠,信所之。策马而行,悠然自得。
颔联写归途所见:曲水已过修禊集(修禊节的集会),馀寒未尽(夜幕还未完全散去)。这里的馀寒,既指夜晚的寒气未尽,又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写归后的生活状况:贫穷但仍想努力谋生,生病但仍然想赋诗。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尽管生活贫困,却依然想追求快乐;即使生病,也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尾联抒发归隐之意:谁说茅屋门前只有一个人独处(独自生活)?一轮明月陪伴着我啊!这两句表现出诗人虽然生活清贫,却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为有月亮陪伴着他;虽然身处陋室,却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诗人有月亮作为知己陪伴着自己。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