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罢纱巾出草堂,一枝瘦杖倚桄榔。
蝉吟古柳声相续,月入幽扉影正方。
频约僧棋秋渐健,稍增书课夜初长。
亦知桑落宜篘酒,太息何时办一觞。
秋夕
浴罢纱巾出草堂,一枝瘦杖倚桄榔。
蝉吟古柳声相续,月入幽扉影正方。
频约僧棋秋渐健,稍增书课夜初长。
亦知桑落宜篘酒,太息何时办一觞。
注释:
- 浴罢纱巾出草堂:洗完澡后,用纱巾擦干头发,然后走出草堂。
- 一枝瘦杖倚桄榔:手持一根纤细的竹杖,靠在桄榔树上。桄榔是一种热带植物,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这里用“一枝瘦”来形容竹子的纤细,突出了竹子的特点。
- 蝉吟古柳声相续:蝉在古老的柳树旁鸣叫,声音相互连接。这里的“蝉吟”指的是蝉的声音,而“古柳声相续”则形容声音的连绵不断。
- 月入幽扉影正方:月亮进入深闭的门户,月光照亮门户的影子正好。这里的“月入幽扉”是指月亮进入门户,而“影正方”则形容影子的形状。
- 频约僧棋秋渐健:经常与和尚一起下棋,秋天的时候更加健壮。这里的“频约僧棋”是指经常与和尚下棋,而“秋渐健”则形容自己变得更加健壮。
- 稍增书课夜初长:稍稍增加了读书的时间,夜晚开始变得漫长。这里的“稍增书课”是指增加读书的时间,而“夜初长”则形容夜晚开始变得漫长。
- 亦知桑落宜篘酒:也懂得桑葚成熟时适合酿酒。这里的“亦知”表示知道或者明白,而“桑落宜篘酒”则是说知道桑葚成熟时适合酿酒。
- 太息何时办一觞:叹息什么时候才能办到一杯美酒。这里的“太息”表示叹息,而“何时办一觞”则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办到一杯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和作者心情的诗。首句描写了作者在洗澡后,用纱巾擦干头发,然后走出草堂的情景。第二句描述了作者手执一根纤细的竹杖,靠在桄榔树上的景象。第三句通过“蝉吟”、“古柳声相续”等意象,展现了秋日的宁静和悠扬。第四句中,“月入幽扉影正方”描绘了月亮进入深闭的门户,月光照亮门户的影子正好的画面。接下来的两句分别描绘了作者与和尚下棋的情景和夜晚时间变得漫长的感觉。最后一句,“亦知桑落宜篘酒,太息何时办一觞”,表达了对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无奈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