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渚前头湖水清,了无俗事败幽情。
雨淋茅屋随时补,日射油窗特地明。
庭树晚莺窥户语,邻园秋笋过篱生。
芥菘渐美盐醯足,谁共贫家一釜羹。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幽兴:指隐居生活的乐趣。
- 兰渚前头湖水清:在兰渚(地名,今属浙江省)前面,湖水非常清澈。
- 了无俗事败幽情:没有世俗的琐事破坏了这种隐居的乐趣。
- 雨淋茅屋随时补,日射油窗特地明:雨水淋湿了茅屋,随时修补;阳光照射油窗,特别明亮。
- 庭树晚莺窥户语,邻园秋笋过篱生:傍晚,庭院里树上的小鸟窥视着门缝,发出叫声;邻家园子里的秋笋穿过篱笆生长出来。
- 芥菘渐美盐醯足,谁共贫家一釜羹:芥菜和菘菜渐渐变得美味,足够我们一家人吃一顿丰盛的饭了,有谁会和我们分享这顿饭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湖边隐居的生活场景。他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远离世俗的喧嚣。无论是下雨还是晴天,他都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他的住所虽然简陋,但通过及时修补和适当照明,依然能保持其整洁和舒适。
诗中的“庭树晚莺窥户语”和“邻园秋笋过篱生”等句子,生动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这些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人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知道,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因此,他在诗的结尾处发出了感慨:“谁共贫家一釜羹?”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向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