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世外更何求,终日桥边弄钓舟。
回视老身犹长物,纵无炊米莫闲愁。
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
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洲。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湖上钓鱼的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湖水之上,飘然世外更何求?
- 湖上:指代诗人所在的湖泊。
- 飘然世外:形容诗人超脱世俗,不受尘世纷扰。
- 更何求: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不再追求。
译文:
湖面上,我如飘然置身世外,还有什么可追求呢?
- 注释: “飘然”描述诗人心境,“世外”表达他与尘世隔离的状态,“更何求”强调了他放下所有的欲望。
第二句:
终日桥边弄钓舟。
- 终日:整日。
- 桥边:描绘了诗人常在桥边活动的情景。
- 弄钓舟:指诗人喜欢在桥边摆弄钓鱼的工具。
译文:
整日站在桥边,摆弄着钓鱼的船具。
- 注释: “终日”表现了诗人钓鱼的时间之长,“桥边弄钓舟”则具体描述了他钓鱼的地点和工具。
第三句:
回视老身犹长物,纵无炊米莫闲愁。
- 回视老身:回头看看自己,这里指回顾自己年迈的身躯。
- 长物:长久的物件,常用来形容物品或人已久,难以割舍。
- 纵无炊米:即使没有米饭可以吃也不必忧虑。
- 莫闲愁:不要为琐事而忧愁。
译文:
回首看看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纵然没有米饭吃也无须担忧。
- 注释: “老身”指的是诗人自身,“回视”意味着回顾,“犹长物”形容诗人对年老身体的态度,“纵无炊米”表达了即便没有食物也可无忧,最后“莫闲愁”表明不因小事而烦恼。
第四句:
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
- 烟生墟落:炊烟升起在乡村的上空。
- 垂垂晚:黄昏时分,时间已经晚了。
- 雁下陂湖:大雁排成队飞过湖面。
译文:
炊烟袅袅上升在村落,暮色四合,大雁排成队伍飞过湖泊。
- 注释: “烟生墟落”描绘了乡村的景象,“垂垂晚”传达了时间的紧迫和傍晚的宁静,“雁下陂湖”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自然景观。
第五句:
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洲。
- 欲觅高人:渴望寻找隐士高人。
- 竟安在:到底在哪里。
- 又闻长笛起沧洲:听到远处传来的长笛声,出自沧洲(可能位于湖边)。
译文:
我渴望找到隐居的高士,却不知他究竟在哪里,同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长笛声。
- 注释: “欲觅高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竟安在”表达了他对于高人所去处的探寻,“又闻长笛起沧洲”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诗人在湖边欣赏长笛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湖上的活动,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同时,诗中的“欲觅高人”和“又闻长笛起沧洲”,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