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秋夜思南郑军中》。全诗如下: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解:

  • 五丈原头刁斗声:在古代战争中,军营中的士兵们常用来报时的工具——更漏,通常有五丈长,因此被称为“五丈原头”。这里的“刁斗声”指的是更漏的声音。
  • 秋风又到亚夫营:亚夫,即马援,东汉时期的名将,曾担任过伏波将军,这里指代战场上的将领。
  • 昔如埋剑常思出:过去常常把宝剑埋藏起来,时刻想着能够拔出剑来。比喻曾经有过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
  • 今作闲云不计程:现在像闲散的云彩一样,对前途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和计划。形容现在的心境已经变得非常平静和淡漠。
  • 盛事何由观北伐:曾经有机会参与国家的重大军事行动,如今已无从再见到这样的盛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 后人谁可继西平:未来还有谁能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平定西蜀、东吴、北狄、南蛮等四夷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后世无人可以超越的期望。
  • 眼昏不奈陈编得:眼睛因为长时间的劳累而变得模糊不清,无法看清手中的书籍。形容诗人在疲惫之中仍然坚持读书,但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
  • 挑尽残灯不肯明:即使挑完了最后一点灯油也不愿意让它燃烧殆尽。形容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下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场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思。诗人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意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