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过父老远寻僧,病起经行力渐增。
织室踏机鸣轧轧,稻陂潴水筑登登。
浅深村落时分径,高下川原自作层。
薄暮到家还熟睡,隔林钟鼓报晨兴。
出游四首
近过父老远寻僧,病起经行力渐增。
织室踏机鸣轧轧,稻陂潴水筑登登。
浅深村落时分径,高下川原自作层。
薄暮到家还熟睡,隔林钟鼓报晨兴。
注释:
- 近过父老远寻僧:走近了老人,远远地寻找僧人。
- 病起经行力渐增:因病起床行走,体力逐渐增加。
- 织室踏机鸣轧轧:织布的屋子,踏着织布机的声音。
- 稻陂潴水筑登登:稻田里的积水,修筑起来很高。
- 浅深村落时分径:深浅不一的村落,分着不同的道路。
- 高下川原自作层:高低不同的川原地区,各自形成了层次。
- 薄暮到家还熟睡:黄昏时回到家里,仍然在熟睡。
- 隔林钟鼓报晨兴:隔着树林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和鼓声,报告天明要起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出游途中所见所感的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出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心情变化。
首句“近过父老远寻僧”,诗人走近了老人,远远地寻找僧人。这里的“近”字和“远”字,既表明了诗人的行动路线,又暗示了他对僧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织室踏机鸣轧轧,稻陂潴水筑登登”,诗人在经过纺织作坊的时候,听到了机器轰鸣的声音,看到稻田里的积水修筑得越来越高。这里的“织室”和“稻陂”都是具体的地点,而“踏机”、“筑登登”则描述了诗人对这些场景的观察和感受。
中间两联分别描述了远近不同的景象。“浅深村落时分径,高下川原自作层”,诗人在经过村庄的时候,看到了深浅不一的村落,分着不同的道路;而在经过川原地区的时候,则看到了高低不同的地形,各自形成了层次。这里的“浅深”、“高下”都形容了这些景象的特点。
尾联“薄暮到家还熟睡,隔林钟鼓报晨兴”,诗人傍晚回到家中,发现家中的人还在床上熟睡,于是他便隔着树林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和鼓声,报告天明要起床。这里的“薄暮”、“晨兴”都描绘了诗人回家后的时间和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自然,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游历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