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清明未减寒,梨花初动杏花残。
平沙漫漫人争渡,微雨萧萧客跨鞍。
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
已开九帙吾何觊,时说金丹强自宽。

吴地清明未减寒

梨花初动杏花残。

平沙漫漫人争渡,微雨萧萧客跨鞍。

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

已开九帙吾何觊,时说金丹强自宽。

译文:
吴地在清明时节依然寒冷,梨花刚刚开放,而杏花已经凋零。广阔的平原上,人们纷纷争抢渡河,细雨中,旅人跨上马鞍准备出发。野外寺庙里传来吹螺声,庆祝春天的到来,山间的邮驿忙着为人们送去新米的早餐。我已经度过了九个春季,对于这个世俗的世界我并没有什么奢望,偶尔谈论金丹,只是为了自我宽慰。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出游》诗中的第四首,描绘了清明节期间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全诗以清明时节的吴地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美景与人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宁静的追求。

诗的第一句“吴地清明未减寒”,点明了诗歌背景是清明时节的吴地。这里的“清明”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江南地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寒冷。诗人用“未减寒”来表达这种季节转换时的复杂情感。

第二句“梨花初动杏花残”描绘了梨花和杏花的美丽画面。梨花如雪,与初春的暖阳相映成趣;杏花则在冬末春初之际绽放,虽美却稍纵即逝。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第三句“平沙漫漫人争渡”描写了人们在宽阔的平沙上争夺渡口的情景。这里的“平沙”可能指的是河流两岸的平坦土地,而“漫漫”则传达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人们为了争夺渡口,争相渡河,展现了节日期间人们出行的热情。

第四句“微雨萧萧客跨鞍”则是对微雨中骑马过河场景的描绘。微雨绵绵,使得原本热闹的气氛更加静谧,而骑马过河的人则显得更加孤独。这里既表现了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展现了节日期间乡村生活中的烟火气息。野寺里传来吹螺的声音,可能是人们在进行春祭或庆典;山间邮驿则忙于为人们送去新米的早餐。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江南景色,展现了节日期间人们的欢聚与离别,以及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深沉,是一幅生动的江南清明风俗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