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即今安在哉,轻舟访旧莫轻回。
儿童拥岸迎舟入,妇女窥篱喜客来。
多难只成双鬓改,流年更着暮笳催。
放怀鱼鸟平生事,少住茅檐尽此杯。
译文
如今壮年人何在?轻舟访旧不要回。
儿童在岸边迎着船儿入,妇女从篱笆里窥探着客人来。
多难只使双鬓变白发,流年更催促着暮笳催。
放开胸怀去游鱼鸟之事,暂时停歇于茅檐饮此杯。
注释
- 再:再次,再一次
- 前韵:指之前已经吟诵过的诗的韵脚。
- 莫轻回:不要轻易返回。
- 儿童拥岸迎舟入:儿童们围聚在岸边迎接船只进来。
- 妇女窥篱喜客来:妇女们从篱笆后面窥视着,见到客人来了很高兴。
- 双鬓改:形容因为年事已高而两鬓斑白,这里指年纪大。
- 流年:时间,此处指岁月。
- 暮笳催:傍晚传来的军号声,这里用来象征时光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放怀:释放心胸,不受拘束。
- 鱼鸟:这里指诗人的闲适生活。
- 平生事:指一生的志向或所追求的事情。
- 少住:暂时停留,暂居。
- 茅檐:简陋的房屋屋檐下。
- 尽此杯:用这个酒杯喝完这杯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乡村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少壮即今安在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时光的怀念,感叹如今已经老去,无法再回到过去。次句“轻舟访旧莫轻回”,表现了诗人想要重访旧日友人的心情,但又怕因此打扰了他们的生活,所以选择轻轻返回。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接下来的三句,“儿童拥岸迎舟入,妇女窥篱喜客来。”描绘了一幅乡村迎接客人的画面。儿童们围聚在岸边,热情地迎接来访的游客;妇女则从篱笆后面好奇地窥视着,看到有客人到来就非常高兴。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
接下来的句子,“多难只成双鬓改,流年更着暮笳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岁月如流沙般消逝,使得人们逐渐老去,而战争和政治动荡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这里的“流年”不仅指时间流逝,还暗喻着社会的不安定和人民的困苦生活。而“暮笳催”更是将这种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最后两句,“放怀鱼鸟平生事,少住茅檐尽此杯。”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告别。他希望像鱼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希望在短暂的停留中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的“放怀”和“放怀鱼鸟”都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