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人间岂自期,断砧残角助凄悲。
征行忽入夜来梦,意气尚如年少时。
绝塞但惊天似水,流年不记鬓成丝。
此身死去诗犹在,未必无人粗见知。

诗句逐句释义

  1. 久住人间岂自期:长久地居住在人间,我是否自己期待过这一切?
  • “久住人间”指长期生活或居留在人间。
  • “岂自期”表达了一种反问,暗示作者对自己是否真的期望这种生活状态的疑问。
  1. 断砧残角助凄悲:断木和残角发出的声响,帮助增添了凄凉悲伤的气氛。
  • “断砧残角”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荒凉景象。
  • “助凄悲”强调这些声音增强了整个场景的悲凉感。
  1. 征行忽入夜来梦:出征的行列突然进入夜晚,仿佛进入了梦境。
  • “征行”指的是行军、旅行等军事活动。
  • “忽入夜来梦”形容时间突然转变,好像从白天进入了夜晚。
  1. 意气尚如年少时:虽然年纪渐长,但意志和志气仍然如同年轻时那样坚定。
  • “意气”指精神状态和气质。
  • “年少时”指的是年轻时期,这里用来比喻保持青春的活力和热情。
  1. 绝塞但惊天似水:辽阔的边塞之地,只有天空像水一样平缓,令人感到震撼。
  • “绝塞”指的是边疆地区或遥远的边陲要塞。
  • “天似水”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广阔和平静,与“水”相比,强调了天空的宁静和深远。
  1. 流年不记鬓成丝:时光飞逝,不觉中鬓发已变白,岁月的痕迹变得难以察觉。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 “鬓成丝”形容头发变白,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衰老或时间的增长。
  1. 此身死去诗犹在:即使人已经去世,诗歌依然存在,它的意义不会随身体而消逝。
  • “此身”指的是自己的身体或生命。
  • “死去诗犹在”意味着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超越个人的生命的结束。
  1. 未必无人粗见知:也许并非所有人都能深刻理解,但总有一些人粗识其意。
  • “未必无人”表达的是作者对可能的理解者的怀疑。

  • “粗见知”表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理解,但至少有一部分人能够感知到作品的价值。

    译文

    在人间长久居住并不只是自己的期许,断木和残角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受到那份凄美。
    行军的行列突然进入夜晚,仿佛进入了梦境。尽管年纪逐渐增长但仍有少年般的意气。
    辽阔的边塞之地只有天空像水般平缓,让人感到震撼。时光飞逝,不觉中鬓发已变白,岁月的痕迹变得难以察觉。即使人已经去世,诗歌依然存在,它的意义不会随身体而消逝。也许并非所有人都能深刻理解,但总有一些人粗识其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艺术的独特感悟。首先,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认为人的一生不应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要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如诗歌创作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其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体验,如在夜晚听到断木和残角的声音,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此外,诗人还关注到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如鬓发的变白和岁月的痕迹,这些都是对生命不可避免的变化的反思。最后,诗人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坚持,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结,诗歌仍能在世间流传下去,成为人们理解他的作品的重要途径。整首诗既展现了个人的生命体验,又体现了对生命、时间和艺术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