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随力葺幽居,扫地焚香乐有馀。
分食时能下檐鹊,作洲常悔诳池鱼。
游归又失相寻客,睡起重开未了书。
袖手悠然便终日,不辞世俗笑迂疏。

【注释】

衡茅:简陋的茅屋。

力葺:努力修补。

时能下檐鹊:有时能捕捉到飞过屋檐的喜鹊。

作洲常悔诳池鱼:做鱼网常常后悔欺骗了池塘里的鱼儿。

游归又失相寻客:游玩归来,又失去了那些相互追寻的朋友。

未了书:没有读完的书。

袖手悠然便终日:袖着手,心情悠闲地整天闲逛着。

不辞世俗笑迂疏:不拒绝世俗的嘲笑而显得迂阔。

【赏析】

首联“衡茅随力葺幽居,扫地焚香乐有馀”。衡茅是简陋的房屋,诗人用尽全力把它修缮得干净整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简朴清贫却怡然自得,内心充满了宁静与快乐。

颔联“分食时能下檐鹊,作洲常悔诳池鱼”。诗人在吃饭时,有时能捕捉到飞过屋檐的喜鹊;做鱼网的时候,经常后悔欺骗了池塘里的鱼儿。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享受着生活中的小确幸,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和忏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游归又失相寻客,睡起重开未了书”。诗人游玩归来后,又失去了那些相互追寻的朋友;睡醒后,又打开了未读完的书。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孤独和空虚,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望。

尾联“袖手悠然便终日,不辞世俗笑迂疏”。诗人袖着手,悠然自得地度过了一天,他并不拒绝世俗的嘲笑,却因此而显得更加迂阔。这一结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生活的豁达和超脱。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活在简陋环境中的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对于世俗的淡然处之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