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芦荻声飕飕,晚潮入港浮孤舟。
老民已扫市朝迹,造物全付江湖秋。
项里庙前是鱼市,禹会桥边多酒楼。
醉来且复过此日,莫为砧杵悲无裘。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思想情感。
“风吹芦荻声飕飕,晚潮入港浮孤舟”,首句起势不凡,先写江面景色。诗人从听觉角度描写了江面的风物:风在吹动,芦苇发出萧瑟之声,而此时正值晚潮涨满,水波滚滚,江上孤舟随潮起伏,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荡。这两句诗写出了江边日暮时的自然景色。“晚潮”是江边的景色。“孤舟”是江中的景色。“晚潮”与“孤舟”相映衬,形成了江景图。
“老民已扫市朝迹,造物全付江湖秋。”第二句进一步写江景,江上的景物已经由白茫茫的晚潮和孤舟变成了苍茫的江湖和秋天。“市朝”指的是热闹的街市;“造物”就是自然;“江湖”指的是江水。这里用“市朝”、“江湖”对比,写出了江边的自然景象。
“项里庙前是鱼市,禹会桥边多酒楼。”第三四句又转笔写到人。“项里庙”是地名;“鱼市”指市场里的鱼摊,是渔人的买卖地;“禹会桥”是地名,是人们聚集饮酒的地方。这两句写出了渔人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渔人生活的观察,写出了渔人忙碌的生活情景。
“醉来且复过此日,莫为砧杵悲无裘。”最后两句写到了渔人的生活后,诗人劝慰他不要因为生活困苦而伤心落泪。“砧杵”是指捣衣用的杵和棒子,泛指劳苦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的同情之情。
【答案】
译文:江面上,芦苇随风沙沙作响,夕阳西下时,晚潮涌进港口,把孤舟托举着。渔民们早已清扫了市集上的足迹,大自然也
将一切交给了江湖中的秋色。项里庙前是鱼市,禹会桥边多酒楼,我醉来便又走过这条街,你不要为没有衣服而悲伤啊!
赏析:“风吹芦荻声飕飕,晚潮入港浮孤舟”,起笔便写景。诗人先写江面的风物,从听觉角度描写了江面的风物:风
在吹动,芦苇发出萧瑟之声,而此时正值晚潮涨满,水波滚滚,江上孤舟随潮起伏,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荡。这两句诗写出
了江边日暮时的自然景色。“晚潮”是江边的景色。“孤舟”是江中的景色。“晚潮”与“孤舟”相映衬,形成了江景图。
“老民已扫市朝迹,造物全付江湖秋”。第二句进一步写江景,江上的景物已经由白茫茫的晚潮和孤舟变成了苍茫的江湖
和秋天。“市朝”指的是热闹的街市;“造物”就是自然;“江湖”指的是江水。这里用“市朝”、“江湖”对比,写出了江边的
自然景象。
“项里庙前是鱼市,禹会桥边多酒楼。”第三四句又转笔写到人。“项里庙”是地名;“鱼市”指市场里的鱼摊,是渔人的买卖地
;“禹会桥”是地名,是人们聚集饮酒的地方。这两句写出了渔人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渔人生活的观察,写出了渔人忙碌的生
活情景。
“醉来且复过此日,莫为砧杵悲无裘”。最后两句写到了渔人的生活后,诗人劝慰他不要因为生活困苦而伤心落泪。“砧
杵”是指捣衣用的杵和棒子,泛指劳苦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的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