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江村数掩篱,吾庐又及素秋时。
横林未脱色已尽,孤鸟欲栖鸣更悲。
小釜莼羹初下豉,矮瓶豆粉正燃萁。
为农幸有家风在,百世相传更勿疑。
【注释】
寂寂江村数掩篱:寂静的江村,几户人家用竹篱笆围起。
吾庐又及素秋时:我的茅屋又在深秋时节了。
横林未脱色已尽:树林还未变黄,树叶已经落尽了。
孤鸟欲栖鸣更悲:一只孤独的鸟想栖息在树林里,却发出更悲伤的叫声。
小釜莼羹初下豉:小瓦釜中煮着莼菜汤,刚刚下了几勺豆豉(一种调料)。
矮瓶豆粉正燃萁:矮瓶子里装着豆渣和豆粉,正在燃烧着豆萁。
为农幸有家风在:作为农民,幸好还有家乡的风土人情。
百世相传更勿疑:这种传统风俗可以流传百代,不要怀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隐居乡村的日常生活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传统的怀念。
开头“寂寂江村数掩篱,吾庐又及素秋时”两句,描绘了自己隐居后的乡村景象。诗人用“寂寂”、“数掩篱”等词,表现出自己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横林未脱色已尽,孤鸟欲栖鸣更悲。小釜莼羹初下豉,矮瓶豆粉正燃萁”,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隐居乡村的生活细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为农幸有家风在,百世相传更勿疑”,则是诗人对自己选择隐居乡村的原因和信念的表达。诗人认为,作为一个农民,能够保持家乡的传统和特色,是一种幸运,也是值得骄傲的。他坚信,这种传统和特色可以世代相传,永不改变。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家乡、对传统的独特见解和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