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吹雨过江城,缓策羸骖并水行。
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
壮心耿耿人谁识,往事悠悠恨未平。
斜日半竿羌笛怨,西陵寂寞又潮生。
【注释】
郊行:即秋郊行,在秋天的郊外行走。凄风吹雨过江城:凄清的秋风和飘洒的细雨掠过江边的城市。
缓策羸骖(xiān):缓慢地驾着疲惫的马。羸骖,瘦弱的马。并水行:与水流平行。
古路初惊秋叶堕(duī):秋天的路途中,最初看到秋天的叶子落下。
荒郊已放候虫鸣:荒芜的郊外,开始听到候鸟的叫声。
壮心耿耿人谁识:雄心壮志,但无人理解。耿耿,明亮的样子。
往事悠悠恨未平:过去的许多事情,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满。悠悠,长远而深远的样子。
斜日半竿羌笛怨:夕阳西下,羌族的笛曲传来了哀怨。羌笛,指羌族的音乐。
西陵寂寞又潮生:西陵山的寂静中,又有潮水的涌动。西陵,地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市西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郊行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远清冷。
第一句“凄风吹雨过江城”,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秋意浓浓的画面。诗人用“凄风”来形容雨势的猛烈,用“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这种天气给人的感觉是阴郁而沉重的,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凄凉之中。
第二句“缓策羸骖并水行”,描述了诗人骑马缓行在江边的情景。“缓策”形容马匹的步伐慢而有力,“羸骖”则是指瘦弱的马。这里的“并水行”指的是马与水并行,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这种行走的方式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第三句“古路初惊秋叶堕”,则是对前两句情景的进一步展开。秋天的道路两旁落叶纷纷,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这种景象让诗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同时也引发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第四句“荒郊已放候虫鸣”,描绘了荒郊野外的景象。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候鸟的叫声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这种声音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让人感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五句“壮心耿耿人谁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的雄心壮志无人能够理解,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失望。这里的“耿耿”形容他的心境非常强烈、难以平静。
第六句“往事悠悠恨未平”,则是对前五句情景的总结。诗人回顾了过去的种种经历,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满。这些往事如同流水一样逝去,但他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最后一句“斜日半竿羌笛怨”,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这里的“斜日”意味着夕阳西下,而“羌笛怨”则传达出一种哀伤和愁绪。这种情绪弥漫在整个诗歌的氛围中,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情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