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秋晚气犹和,疾竖其如此老何。
鸟语渐稀人睡美,木阴初薄夕阳多。
扫园日日成幽趣,抚枕时时亦浩歌。
车辙久空君勿叹,文殊自解问维摩。
秋晚幽居
吴中秋晚气犹和,疾竖其如此老何。
鸟语渐稀人睡美,木阴初薄夕阳多。
扫园日日成幽趣,抚枕时时亦浩歌。
车辙久空君勿叹,文殊自解问维摩。
【注释】
- 吴中:泛指吴地,即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 疾竖:形容人衰老的样子。
- 木阴:指树荫。
- 抚枕:指用手抚摸着枕头,这里指睡觉。
- 文殊:佛号,意为“智慧”。
- 解:理解的意思。
- 维摩诘:佛经故事人物,意指佛教的智者。
【译文】
秋风已至,吴地的秋意仍显和谐,我看着自己如同那疾竖的老人一样,感叹岁月不饶人。
鸟儿的叫声渐渐稀少,人们开始入眠,我听着窗外的虫鸣,感受着这宁静的美。
阳光穿过树梢,洒在身上,但太阳落山后,光线就变得微弱了,这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每天都会清扫庭院,发现其中的情趣;夜晚躺在床上,我会时常高歌一曲,享受这份宁静和自由。
车辙已经很久没有人行走,所以无需感叹。就像那位佛教智者文殊菩萨那样,他能够理解世间万物,并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一天里,从早晨到夜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首句“吴中秋晚气犹和”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疾竖其如此老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鸟语渐稀人睡美”和“木阴初薄夕阳多”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扫园日日成幽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他每天都会去清扫庭院,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自由。而“抚枕时时亦浩歌”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放和激情,他喜欢在床上听歌,享受那份自由和快乐。
最后两句“车辙久空君勿叹,文殊自解问维摩”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车辙久空君勿叹”来劝诫那些感叹人生无常的人,告诉他们不要过于忧虑,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同时,“文殊自解问维摩”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就是生活中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就能从中学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