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从来意自疑,斋盂况与病相宜。
老羝昔作春蔬祟,断稿今无晚钓诗。
陌上烟苕谁采采,墙阴风叶正离离。
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汝痴。
【译文】:
素食,肉食向来让人心存疑虑,斋戒的碗盂更是与病相宜。
老羝羊曾是春天的蔬菜,如今却变成了钓竿上垂钓的诗篇。
田间的烟苕谁去采摘?墙阴下的风叶正随风飘散。
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你们太痴。
【注释】:
- 蔬食:素食,不吃鱼肉等荤腥食物;
- 肉食从来意自疑:指吃肉总是让人感到疑惑和不安;
- 斋盂况与病相宜:斋戒的饭钵更适合生病的人吃;
- 老羝昔作春蔬祟:指过去曾经将老山羊当蔬菜一样吃掉;
- 断稿今无晚钓诗:指现在没有时间写诗了;
- 陌上烟苕谁采采:指田间的烟苕是谁在采摘;
- 墙阴风叶正离离:指墙阴下随风飘散的树叶;
- 人生饥饱初何校:人生什么时候是吃饱或饿着呢?
- 一斛槟榔笑汝痴:一斛槟榔笑你们太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即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生命本源的认识。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饮食、工作、生活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态度。
“蔬食”和“肉食”是两种不同的饮食习惯,前者以植物为主,后者则以肉类为食。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肉食从来意自疑”,暗示着肉食往往使人感到不安全,因为肉食可能会带来疾病或死亡。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肉食的谨慎态度,也体现了对健康和生命的关注。
诗人转向了自己的斋戒生活:“斋盂况与病相宜”。这里指的是斋戒的饭盂更合适于生病的人食用。这说明诗人对于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一种自我审视的态度,他选择斋戒是因为他认为斋戒更能保持身体健康。
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老羝昔作春蔬祟”,描述了过去曾经将老山羊当作蔬菜一样吃掉的情景。这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诗人转向了自己现在的生活环境:“断稿今无晚钓诗”。这意味着诗人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写诗,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创作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真实描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无奈。
诗人以一句反问结束了他的感慨:“陌上烟苕谁采采”,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不满。他认为田间的烟苕(烟草)被人们采摘,但却没有人去欣赏它的美丽,反而只把它当作一种药材来使用。这种观点反映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素食、斋戒、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这种思想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