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门外野人家,短短疏篱缭白沙。
红稻不须鹦鹉啄,清霜催放两三花。

【注释】

小南门:即杭州城西南的通济门。野人家:指隐士居处,这里指作者的隐居之地。疏篱:稀疏篱笆。缭:环绕,缠绕。白沙:白色沙滩上生长着的芦苇草。红稻:指稻穗呈红色。鹦鹉啄:用嘴啄取稻穗。清霜:秋霜。催放:催开。两三花:一簇一簇的花。

【赏析】

此诗是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以“江上”二字总摄全篇。从“小南门外野人家”句起,诗人已进入诗境,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江南水乡景色。首联“小南门外野人家,短短疏篱缭白沙”,点明地点和景物,勾勒出一幅闲静优美的画面。“短篱”、“白沙”,给人以素雅清新之感。“短短”与“缭白”,“疏篱”与“白沙”,“短而疏、缭而且白”的篱笆,衬托了野家的朴素自然,更显出其幽美。“野家”一词写出了环境的恬静闲适,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颔联“红稻不须鹦鹉啄,清霜催放两三花”,写诗人在野家的所见所感。前一句说,红稻不需要用嘴去啄,后一句说,清霜促使稻谷开放。诗人把目光投向田野,他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稻穗沉甸甸的,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稻粒饱满,像一粒粒明珠。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丰收之景:不需鹦鹉啄食,稻穗就自会丰满起来;无需催促,稻谷就会适时开花。这两句既写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由衷的赞赏和赞美。

颈联“小南门外野人家,短短疏篱缭白沙。”与首联“小南门外野人家,短短疏篱缭白沙”相照应,首二句写诗人在野家见到的自然景象,颈二句进一步展开,描写诗人所见之景。这两句不仅紧扣题目中的“江上”二字,而且与首二句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尾联“红稻不须鹦鹉啄,清霜催放两三花。”与首联“红稻不须鹦鹉啄,清霜催放两三花”相照应,尾二句进一步展开,描写诗人所见之景。这两句不仅是对首二句的进一步扩展,而且也是对全诗主题的深化与升华。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细致观察与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