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滴滴暮未已,苔晕重重寒更添。
知是使君初睡起,清香一线透疏帘。
【注释】
假:假山。
闭户:关门。终日:整日。
苔晕:指苔藓的绿色。
使君:对县令的尊称。
疏帘:竹制的帘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作者为江西宜春人刘因(1277-1329)。他一生不第,多次出任州县长官,政绩卓著,后被朝廷召还任翰林直学士,不久即去世。他的许多诗都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首《雨中偶成》就是其中一首。
首句“雨声滴滴暮未已”,写诗人在雨中闭门独坐的情景。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首先,它交代了时间——傍晚;其次,它描绘了环境——雨声滴答,夜色朦胧。这些细节描写为下文抒情蓄势。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苔晕重重寒更添”一句宕开一笔,将读者的注意力从雨声转移到了室内的环境上。这里的“苔晕”指的是苔藓植物,它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颜色呈青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重重”则强调了苔藓覆盖得十分茂密,仿佛给房间增添了一层薄薄的苔藓绿衣。这种绿意盎然的景象与雨声滴答的静谧氛围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静夜思乡的气氛。最后一句“知是使君初睡起,清香一线透疏帘”,则是诗人由室外转入室内的结果。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推开竹帘,发现外面下着小雨,屋内却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知是”一词,既表明了自己是在醒来之后才发现外面的雨景,又暗示了自己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之情。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雨天带来的清新气息,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句中。此外,这句诗还通过“清香一线”、“透疏帘”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雨声、苔藓、疏帘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