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山古戍更漏声,白塔小市灯火明。
六十年间几来往,依然恻怆路傍情。
【注释】
龛山:山名,在今安徽宣城西南。
戍:驻守的兵营。更漏声:旧时用来计算时间的声音。
白塔:即白塔寺,在今安徽宣城南郊。小市:市集。灯火明:指夜市灯火通明。
六十年间:三十年。
恻怆(cèchuàng)路傍情:指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诗人因受牵连,被流放到浔阳,途经安徽宣城的龛山古戍、白塔小市。此诗是诗人途中有感而发之作。
首句“龛山古戍更漏声”,写诗人在舟中经过宣城的古戍时,听到更鼓的报时声,引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第二句“白塔小市灯火明”,描写诗人在白塔下经过热闹的市集时的情景。第三句“六十年间几来往”,点出诗人流放的时间已长达三十余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四句“依然恻怆路傍情”,抒发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伤。最后两句“依然恻怆路傍情”与开头两句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情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