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楼已断暮钟声,照佛琉璃一点明。
不道溪深待船久,老僧惊怪太迟生。
梦中作游山绝句二首
寺楼已断暮钟声,照佛琉璃一点明
不道溪深待船久,老僧惊怪太迟生
注释版译文与赏析
诗句解析
- 第一首:
- 霜风吹帽江村路:描绘了寒冷的霜风中戴着帽子行进在乡村道路上的情景。这里“霜风”和“帽”营造了一个寒冷而孤独的氛围。
- 小蹇迢迢委辔行:使用“小蹇”形容步行缓慢或劳累,“迢迢”增加了时间的漫长感,“委辔行”则形象地描述了行走的样子。
- 忽到云山幽绝处:突然到达一个非常偏远、幽静的地方。“云山”指连绵不断的山脉,“幽绝处”强调其隐蔽和难以接近的特点。
- 穿林啼鸟不知名:描述了在树林中穿行时,听到鸟儿的叫声却无法辨认出其名字。这增添了旅途中的神秘和未知感。
- 第二首:
- 寺楼已断暮钟声:描述一座古老的寺庙已经废弃,不再有晚钟回荡在空气中。这里的“已断”表达了一种凄凉和寂寞。
- 照佛琉璃一点明:虽然寺庙破败,但通过反射阳光的“琉璃”仍能照亮前方的路。“点明”意味着微弱但坚持的光芒。
- 不道溪深待船久:表达了对等待船只过长时间的感受,“待船久”暗示了旅程的不易。
- 老僧惊怪太迟生:描述老僧人对于行程延误感到非常惊讶,并对此表示不解。这里的“老僧”象征着传统守旧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反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陆游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其人生体验的复杂性。通过对古老寺庙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旧,也反映了对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此外,诗中的对比(如“不道溪深待船久”与“老僧惊怪太迟生”)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展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