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之初不暇给,诸老文辞今尚传。
六十年间日衰靡,此事安可付之天。
注释:
渡江之初不暇给,诸老文辞今尚传。
六十年间日衰靡,此事安可付之天。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漂泊流离的生活背景下写的一组追忆往事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一句“渡江之初不暇给”,描绘了诗人刚渡过长江之时,时间紧迫,没有闲暇去处理其他事情。这里的“渡江”指的是诗人从四川成都出发,前往重庆,准备返回长安。而“不暇给”则表达了诗人当时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
第二句“诸老文辞今尚传”,则是说在诗人离开后,他的一些朋友仍然健在,他们的作品仍然被后人传颂。这里提到的“诸老”是指杜甫的一些老朋友,他们的作品和才华在当时已经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誉。
第三句“六十年间日衰靡”,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他提到自己在这六十年间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挫折,国家的衰落和个人的困顿让他感到非常失落。这里的“日衰靡”形容了一个颓废、没落的时代。
最后一句“此事安可付之天”,则是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天命,而应该由人来掌控。这里的“天”指的是天命或者命运,诗人认为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人民来把握。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回顾自己的过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前辈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