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方炎忽痛摧,无情风雨亦奇哉。
但嗟不为贫人计,未动秋砧雁已来。
【注释】
嘉泰辛酉:宋理宗年号,嘉泰三年(1204)。八月:农历八月。四日雨后殊凄冷:雨水过后天气转凉,非常冷。殊凄冷:特别地凉。新雁已至:新来的大雁已经到达。夜复风雨不止:夜里又刮风下雨。是岁:今年。八月一日:八月初一。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二首:一首。
【赏析】
《白露二首》,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组诗作品,共二十首。此为其中第一首,写于嘉泰辛酉年(1204)的八月初一。
首句“残暑方炎忽痛摧”,意即炎热的夏日才刚刚过去,忽然间就感到一阵寒意袭人。这里的“残暑”是指初秋时节的余暑,它刚刚消失,突然就感到一阵冷意袭来,使人不禁感叹不已。“痛摧”二字,既形容了这种感受的剧烈,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二句“无情风雨亦奇哉”,则是对前一句的感受进一步展开。风雨无情,却又让人感到如此奇异。这里的“无情”并非真的指风雨没有感情,而是说这些风雨来得如此突然,如此迅猛,让人措手不及。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为只有他一个人面对这样的风雨。
第三句“但嗟不为贫人计”,则是对前两句的感受进行深化。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身处困境,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帮助他,反而让他独自承受这一切。这里的“但嗟”是叹息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哀怨。
最后一句“未动秋砧雁已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秋风已经来临,但是大雁却已经开始南飞,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秋天的到来。这既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