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
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

【注释】

征西:指唐玄宗。唐玄宗曾派哥舒翰讨伐吐蕃,收复了陇右地区,即关中地区。幕中:指出征时的军事参谋机构。三寸绢书:指书信。黄:黄色,这里指封蜡的颜色。亦知:也该知道。虏法:对异族的法律。秦:指唐代的“安史之乱”,此为借代。列圣恩:皇帝的恩惠。深:很。不忍忘:不忍心忘记。

【赏析】

这首七绝以追忆的口吻写诗人在长安时对唐玄宗征讨吐蕃往事的回忆。

首句开门见山,说关中遗老们怀念唐玄宗征伐吐蕃的旧事,是令人痛心的。“关辅”即今陕西西安一带;“遗民”指唐末、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朝代亡国后的人民。这两句概括性地写出了当时人民对唐玄宗的怀念和惋惜的心情。

次句承上意,进一步具体描写人们怀念的内容。“蜡封”二字,说明信使把唐玄宗征伐吐蕃的诏令用蜡封好,再送到前线的将士手中。“三寸绢书”则是指诏书本身。“黄”字,既点明“蜡封”,又与第三句中的“黄”相呼应。“亦知”二字,表明人们不仅记得诏书的原文,而且深知诏书的内容。“虏法如秦酷”句,指出吐蕃统治者残酷无情,他们实行残酷的统治,对内剥削百姓,对外掠夺他族,与秦朝一样。“列圣恩深不忍忘”句,则是说由于唐朝皇帝对吐蕃统治者的宽厚和恩典,所以人们才不能不怀念起唐玄宗来。

诗中用“亦知”、“亦知”、“亦知”等虚词连缀起来的三个“亦知”,是全篇的关键所在,它不但使全诗一气直下,而且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最后一句上来,使人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深切地怀念起唐玄宗来呢?这就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向了对诗的最后两句作深入的思考,从而使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