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名花纷绛雪,土松香草出瑶簪。
且呼野艇西村去,未必微云便作阴。
【注释】
①“名花”句:意谓春天的风急,使盛开的花纷乱地飘落如绛雪。
②土松香草:指田野中的松柏和香草。
③瑶簪:玉制的梳子。这里比喻女子头上插着的玉钗。
④野艇:小船。西村:村庄。
⑤未必:不一定。微云:轻云。阴:云层。
【赏析】
《春晚出游六首》,共六首。这是第一首。
此诗描写了初春游春时的情景。首二句写春风吹动,名花纷坠。三、四句写野艇载着作者向西村而去。五六句写天气晴好,不必担心会下雨。全诗以景起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晚出游”,就是春日出游。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春气渐暖,是万物复苏之时,于是春日出游便很普遍。王维这首诗便是写春日出游。诗题一作《初春与群公过融水》。融水的上游叫融江,下游流经柳城县,所以称融水。柳城,即柳州市。融水发源于柳城县境内的大龙山北麓,流经融安县境,至融水县流入融江。融水两岸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因此,王维选择这个地点作为春游的场所是很合适的。
开头两句:“风急名花纷绛雪,土松香草出瑶簪。”写风势强劲,吹落了满树的花朵,像飘散的红雪;又见松竹翠色,映衬着山花烂漫。这一句中“风”、“名”、“花”、“绛”、“雪”等字词,都富有色彩感和动态感,渲染了春日出游时的气氛。“名”字用得很巧妙,因为“名花”在这里并不是指有名的花,而是泛指各种鲜花。而百花齐放,竞相开放,则正反映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纷绛雪”,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扑面而来,吹拂得花瓣片片落下的景象,而且使人感到那漫天飞舞的花瓣如同无数朵红色的雪花一般,给人一种美的感觉。“纷”字,有众多、纷繁之意,形容花瓣之多、之盛;又可解释为纷乱、纷纷扬扬。“绛”字,指红色,也可用来形容花的颜色鲜艳。“雪”字,用得也很妙,它既写出了花瓣被风力吹落时飘飞的样子,又暗含着花瓣像白色的花瓣飘落在地上,又被风力吹拂而扬起,形成一层层的飞扬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纷”字,还含有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意思,形容花瓣纷纷坠落、飘扬的样子,给人一种轻盈、飘逸之感。总之,这一句写景,把风力强劲、花色繁多以及花瓣纷纷落下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三四句:“且呼野艇西村去,未必微云便作阴。”写野艇西行,但不必担心会下雨。这两句是说,既然天晴,那就乘船去玩吧!不必害怕会有雨。王维在这首诗里没有直接写他自己的游兴或心情,但是从他的神态和动作可以窥见他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且呼野艇”表明作者兴致很高,要立即启程;“西村”说明目的地,也暗示作者的游兴很浓。“未必”二字,表示说话人并不完全相信事情会突然变坏,只是表示一种推测。
“微云”是说天气不会很快转坏,“阴”则是说天空不会立刻阴沉下来。这两个字虽然都是消极意味的字眼,但是在作者笔下却显得轻松、风趣、不沉重,甚至有些俏皮。
最后两句:“未必微云便作阴,青袍白马更风流。”意思是,未必会忽然变成乌云遮住天空。穿着青色长袍骑着白马的人更加潇洒风流。
“青袍白马”,指穿着青色长袍骑着白马的人。这里指的是骑马出游的人物。“风流”一词原义是指风采、风度。这里用来形容骑马的人潇洒自如,神采飞扬。“更”字在这里用作连词,用来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未必微云便作阴”,前一句是说不必担忧会有雨,现在又来了个转折,说即使有微云也不会马上下雨。“未必”和“更”两个字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世说新语》记载晋代车骑将军王恺问王武子:“君家中有一衣法(法服)邪?”王武子回答说:“非但不一,且自有法。”王恺又问:“唯有阿堵物(指金碾)耳?”王武子说:“不足一斛。”这就是“未必”的来源。这里的“更”字,是说即便有了微云也不见得马上就会阴下来。王维的这句诗,就在这样的语境中说出。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开元十三年(725),张九龄罢相后闲居长安南郭子约别墅,与友人一起游览山水。王维当时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曾两次随侍到洛阳、河南、陕州等地,目睹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因此,他写了《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宫道中口分流泉为赠》等诗,对权门贵臣的骄奢淫逸进行了揭露。这首《春日出游》诗即是在张老隐居期间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