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端能服万人,施行自足扫胡尘。
南州不可无高士,东国何妨有逐臣。

诗名:书感

  1. 诗句原文
    一是端能服万人,施行自足扫胡尘。
    南州不可无高士,东国何妨有逐臣。

  2. 译文
    一个正直的人,能够制服众人,他的行为足以使国家恢复太平,扫除外患。
    南部的国度,如果没有高尚的士人,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困难;而东部的国家,如果放任一些逐臣,那么国家的稳定也会出现问题。

  3. 注释

  • 一是端能服万人:指的是一个人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能力,可以统一人心,治理国家。
  • 施行自足:指政策执行得当,不需要外界援助也能解决问题。
  • 胡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的尘土,这里比喻外敌。
  • 南州:指南方的州郡,泛指南方地区。
  •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 东国:指东方的国家或地区。
  • 阿奴:汉代董仲舒弟子孙叔敖,此处以阿奴比喻贤才。
  • 於菟气食牛:出自《后汉书·刘昆传》,意思是说有如神力的龙蛇之气可以吞食牛马。
  1.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端能服万人”与“南州不可无高士”的对比,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在诗人看来,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大,除了要有强大的武力之外,还需要有德才兼备的士人来辅佐治理。而“东国何妨有逐臣”,则是对那些虽有才能却因种种原因被放逐的臣子的一种宽容与理解,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这种对比和理解,诗人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