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傍檐山雨细,羁客空堂卧荒翳。
心如秋燕不安巢,迹似春萍本无柢。
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壮游不复记坠鞭,夜语谁能怀拥髻。
诗情已减但微吟,酒戒渐坚才小哜。
从今更拟著幽禅,半世伥伥真误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江云傍檐山雨细,羁客空堂卧荒翳”,首联写景,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环境:秋日黄昏,江天云影斜挂,山间细雨纷纷;羁旅之人独守空室,卧于幽暗的屋中。“江云”点明时间,“傍檐”表明位置,“山雨”写出天气,“细”字传达出雨之细微,“空堂”点出主人公孤独无伴的状态,“卧荒翳”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心如秋燕不安巢,迹似春萍本无柢”,颔联写情,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心”与“燕”,“迹”与“萍”,都是比喻,用燕子筑巢和萍水相逢来喻指自己的处境。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心像秋日里不知归宿的燕子,没有安身之处,而自己的行为又好像春天漂浮水上的浮萍,没有固定的立足之地。这里既表现了词人的失意与无奈,又流露出他对前途的忧虑与焦虑。

“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颈联写志,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奔走”表明词人仕途坎坷,“何时定”表明他的仕途渺茫,无法实现理想。“病眼蒙笼”表明词人身体欠佳,“欲闭”则表明词人想要放弃追求。

“壮游不复记坠鞭,夜语谁能怀拥髻”,尾联抒怀,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哀愁。“壮游”表明他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往,但如今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堕鞭”暗示了他曾有过的失败和挫折,而“夜语”则表明词人深夜独坐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谁能怀拥髻”,则说明词人无人可以倾诉心中的苦闷和忧愁。

“诗情已减但微吟,酒戒渐坚才小哜”,尾联写趣,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悟。“诗情已减”表明词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诗情画意,只能通过微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酒戒渐坚”则表明词人已经开始戒酒了,而“才小哜”则说明他的才能已经变得有限了。

赏析中写道:“从今更拟著幽禅”,表达了词人决心要摆脱困境、寻求解脱的思想。“著幽禅”则是词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他决定要过一种清静、远离尘世的生活。“半世伥伥真误计”,则说明词人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他决定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答案】

①江云傍檐山雨细,羁客空堂卧荒翳(秋天傍晚,江边天空飘着细细的云彩,山间下起了小雨;一个羁旅者独自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躺着休息)。

②心如秋燕不安巢,迹似春萍本无箆(内心就像秋天里不知归宿的燕子,行动像春天漂浮水面的浮萍,都没有稳定的依托或根基)。

③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自己四处奔波却不知何时能够安定下来;由于生病眼睛看不清楚,只能紧闭双眼不去看外面的世界)。

④壮游不复记坠鞭,夜语谁能怀拥髻(过去的壮游不再去回忆那些失落的经历,夜晚独语时谁又能怀念那被抛弃的发髻)。

⑤诗情已减但微吟,酒戒渐坚才小哜(诗情已经减退,只能通过低吟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戒酒的决心逐渐坚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⑥从今更拟著幽禅,半世伥伥真误计(从此以后我要开始过一种清静寡欲的生活,过去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