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
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阛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
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
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
【赏析】
此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至四年(1114)间。是年十一月,苏轼由杭州知州任上调回京师,十二月十一日到建隆观筑堤,作此诗以记其事。全诗共六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押平声韵。
首二句写江水来路。“蛮夷中”,即指长江之源。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江水从遥远的蛮夷之地而来,到了五、六月间,江水声震天响,如在虚空中摩荡。这两句写江水发源的遥远和江水声音的洪大,表现了江水的壮阔气势和浩渺无穷。
以下四句写江水入海。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阛市为龙宫。巨大的江水如同巨兽一般奔腾,又如神龟一样矫健,江水冲撞着江岸,露出的江底石头犹如象牙般锋利。江水欲把繁华的都市变为龙宫一般的地方,表现出江水对都市的巨大破坏力。
接下来四句写江水入海后的情形。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横贯两岸的江堤有百丈宽,江水在堤下形成了一条条彩虹。是谁修建了这条江堤?原来是北宋的东平郡王曹利用江水治理河道而修建的江堤。这几句诗写出了江水入海后的壮观景象,也点明了江水入海与曹利用修堤之间的内在关系。
接着写江水流经的各地。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今年河水流动顺畅,百姓们安居乐业,官民之间没有争斗,官员们勇往直前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几句诗描写了江水流入东海后给百姓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以及官民之间的和谐相处。
以下写江水流经西山。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西山上的竹子高大茂密,宛如编织了无数的笼子;船上载满了运来的石头,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这几句诗描绘了西山的自然风貌和江水流经西山的景象。
接下来写江水流经的江河。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江水纵横交错地流过河面,形成层层叠叠的水势,其中最重要的力量集中在水神庙所在的东边。这几句诗描述了江水流经江河时所展现的壮丽景色以及水神庙所在之处的重要地位。
最后一句是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慨。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可以感受到江水奔腾的冲击力,仿佛能承受住上百支箭的攻击。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江水滔滔不绝、永无止境的赞叹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长江之水的壮阔气势和江水的流向变化,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景色和人类活动的繁荣昌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