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如虚舟,万里常泛泛。
终年厌作客,着处思系缆。
道边何人居,花竹颇闲淡。
门庭净如拭,窗几光可鉴。
堂上满架书,朱黄方点勘。
把茅容卜邻,老死更谁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
吾生如虚舟,万里常泛泛。
“吾生”指诗人自己,“如虚舟”则比喻他的生活像一艘无根的小船,随时都可能被风浪打翻。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漂泊。
终年厌作客,着处思系缆。
“终年”表明了这种生活状态的持续性,而“厌作客”则表达了对外界的厌倦。诗人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地方,就像系船一样。
道边何人居,花竹颇闲淡。
“道边”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可能是指山林或者乡村。这里的“花竹”象征着自然的美好,而“颇闲淡”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好。
门庭净如拭,窗几光可鉴。
“门庭”和“窗户”都代表着诗人的居所,“净如拭”形容这些地方非常清洁,如同刚刚擦拭过一般。这反映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精心打理。
堂上满架书,朱黄方点勘。
“堂上”指的是书房,“满架书”则表明藏书之多。“朱黄”是古代书写用的墨水,“点勘”则表示在书页上进行校勘或整理。这反映了诗人对学问的重视。
把茅容卜邻,老死更谁憾?
“把茅容卜邻”出自《庄子·盗跖》:“子尤欲以余言,求封于宋。我将为君言之。”意思是说:“你最好用我的话去游说宋君。我将替他说话。”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则是表达对于生死的淡然,即使老死也不会有遗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逸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与外界的纷扰,展现了他的孤独和自由。同时,他对于居住环境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