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衰甚畏寒,飕飕压空馆。
登阁望东庵,亭亭长一伞。
欣然愿暂寓,竹底门可款。
外看磔猬毛,仰视覆鹄卵。
席才置锥地,牖若窥天管。
瓦炉香不去,菅寝衾易暖。
颇疑渔庵结,又类土室窾。
家具止囊衣,弛担著亦满。
客来勿嗤陋,老我善用短。
犹能设胡床,相唤共茗碗。
【注释】
寓居小庵才袤丈:在小庵中居住。
早衰甚畏寒,飕飕压空馆(飕飕,风声。压,压抑)
登阁望东庵,亭亭长一伞:登上阁楼看到东边的庵子,像是一把伞一样高。
竹底门可款(款,通“叩”,敲门):用竹子做的门可以敲。
外看磔(jié)猬毛,仰视覆鹄卵(磔,裂开;鹄卵,鹅蛋)。
席才置锥地(置,放),牖(yǒu)若窥天管(牖,门窗;窥,从孔穴中看)。
瓦炉香不去,菅寝衾易暖:瓦炉中的香气不散,被褥的温暖让人容易入睡。
颇疑渔庵结(疑,怀疑),又类土室窾(kuǎn):怀疑是渔翁的小屋,又像土室。
家具止囊衣,弛担著亦满:家中只有囊衣等简单的家具,卸下行李后也足够了。
客来勿嗤陋(嗤,嘲笑),老我善用短:客人来了不要嫌弃简陋,因为我善于利用有限的空间。
犹能设胡床(胡床,即交椅),相唤共茗碗:还能设置一张胡床,一起喝茶聊天,享受宁静的时光。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作者时年五十三岁。当时作者隐居小庵,生活清苦但自得其乐。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刻画了一个清贫而安适的生活图景。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写自己独居小庵的日常生活,语言朴素无华,意境恬淡闲适。
首联写自己对寒冷的恐惧和孤独感。颔联写自己在登楼远眺时所见的景象,形象生动逼真,令人如临其境。颈联写自己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与喜爱之情。尾联写自己对客人的宽容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精神。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贫但自得其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