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
桦皮湿透点不明,旋设篝炉燎衣裤。
重城回首一梦散,锦障毡车渺无处。
新声犹傍耳边来,残酒半随风力去。
飞觞纵饮亦何乐,愦愦不堪长闭户。
丈夫要为国平胡,俗子岂识吾所寓。

夜宿二江驿

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

桦皮湿透点不明,旋设篝炉燎衣裤。

重城回首一梦散,锦障毡车渺无处。

新声犹傍耳边来,残酒半随风力去。

飞觞纵饮亦何乐,愦愦不堪长闭户。

丈夫要为国平胡,俗子岂识吾所寓。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夜晚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处境。

“夜宿二江驿”这一句话,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驿馆中的情景。这里的“二江”,可能是指长江和黄河,因为这两个河流交汇的地方,地势复杂,交通不便。而“驿站”则是古代的一种交通设施,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和休息。因此,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夜晚在驿馆中的感慨。

“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夜晚听到鸡鸣时,发现原本平静的树林已经被风吹得摇曳不定。而当夜深人静时,又下起了大雨。这里的“双流”,可能是指两条大河交汇的地方,因为这里地势复杂,水流湍急。而“如注”则形容雨水的密集程度,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

“桦皮湿透点不明,旋设篝炉燎衣裤。”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夜间取暖的情景。由于气温低,桦木的皮已经变得湿透了,无法用来点火。所以诗人只能设置了一个篝火来取暖,同时还要烧掉自己的衣裤。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艰辛。

“重城回首一梦散,锦障毡车渺无处。”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看到远处的景象后的心情。虽然眼前的景象美丽如画,但诗人却感到一种失落和空虚。可能是因为他在梦中看到了远方的美景,但现在却只能在现实生活中遥望。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新声犹傍耳边来,残酒半随风力去。”这句话描写了诗人听到音乐和酒香的情景。虽然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但音乐依然在身边回荡。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却被风吹走,让人感到一丝凄凉。

“飞觞纵饮亦何乐,愦愦不堪长闭户。”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饮酒后的感受。虽然他享受着美酒带来的快乐,但这并不能让他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反而让他感到疲惫和困惑,无法长时间地闭门不出。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心中还有国家大事需要关心。

最后两句,“丈夫要为国平胡,俗子岂识吾所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他希望为国家效力,平定叛乱,而不是沉迷于眼前的享乐。而那些平庸的人则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抱负。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生活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