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
术成欲试酒半酣,直蹑丹梯削青壁。
青壁一削平无踪,浩歌却过莲花峰。
世人仰视那得测,但怪雪刃飞秋空。
老胡畏诛奉约束,假息渔阳连上谷。
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
【注】
- 融州:唐代的州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 学剑:学习剑术。
- 腾身一上三千尺:形容剑术高超,能飞升到高空之中。
- 术成欲试:技艺已经成熟,想要试一试自己的剑法。
- 酒半酣:饮酒喝得差不多了。
- 直蹑丹梯削青壁:形容剑法如同直接踩在丹梯之上一般,能够削平青壁。
- 浩歌却过莲花峰:形容剑法如同从高处飞过莲花峰一般,歌声悠扬。
- 世人仰视那得测:世人只能仰望,无法测量。
- 老胡畏诛:老胡害怕被诛杀。
- 奉约束:遵循规定。
- 假息渔阳连上谷:暂时居住在渔阳郡,与上谷郡相连。
- 材官:指有才能的官吏。
- 耻作腐儒长碌碌:以做没有才能的书生为耻,总是碌碌无为。
【赏析】
《寄松纹剑》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通过叙述诗人学剑的过程和经历,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追求自由、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描绘了诗人对武艺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这首诗的首句“十年学剑勇成癖”,描述了作者长时间学习剑术,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爱好和习惯。这里的“十年”表明了时间的漫长和持久性,而“勇成癖”则揭示了作者对剑术的痴迷程度。这种痴迷不仅体现在技艺上的精进,更体现在心灵上的寄托和情感上的投入。
“腾身一上三千尺”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学剑时的场景,他如同一只雄鹰般腾空而上,直冲云霄。这里的“三千尺”象征着极高的高度和无限的空间,暗示了作者在剑术修炼中所达到的境界。
“术成欲试酒半酣”,诗人在剑法熟练之后,决定在酒意正浓的状态下进行一次实战演练。这里的“酒半酣”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暗示了他的自信和勇气。
“直蹑丹梯削青壁”,形容诗人剑法如行云流水,如同直接踏上了丹梯,轻松地削平了青壁。这里的“丹梯”和“青壁”都象征着高难度的动作和挑战,进一步体现了诗人技艺的高超。
紧接着,“青壁一削平无踪”,描绘了诗人剑锋所向,瞬间削平青壁的壮观场景。这里的“无踪”意味着剑法之快如电光石火,令人无法捕捉其轨迹。
接下来两句,“浩歌却过莲花峰”,“世人仰视那得测”,描绘了诗人在练剑过程中的豪迈和潇洒。他的歌声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山谷;而他的身影犹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的剑法如此高超,使得世人只能仰望而不能揣测;而他的人生态度也如莲花般独特,不受世俗影响。
最后两句,“老胡畏诛奉约束”,描述了诗人在江湖中的遭遇。他虽然是一位勇猛的武林高手,但仍然需要遵守规矩和法律;他虽然是一位敢于挑战的人,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这里的“老胡”和“畏诛”都是借代手法的表现,既指代了诗人自己,也暗讽了那些束缚他的人或事。
《寄松纹剑》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诗人学剑的过程和经历,展现了他对武艺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