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游梁州,军中方罢战。
登城看烽火,川迥风裂面。
青荧并骆谷,隐翳连鄠县。
月黑望愈明,雨急灭复见。
初疑云罅星,又似山际电。
岂无酒满尊,对此不能咽。
低头愧虎韔,零落白羽箭。
何时复关中,却照甘泉殿。

【注释】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这里泛指战事。

梁州:今四川广元一带。

罢战:停止战斗,休战。

传烽:边塞上的瞭望哨所燃起烟火作为传递军情的信号,叫做“烽”。

山南:即山南道,唐时为一个道级的地方行政区域。杜甫曾于天宝五载(746)至天宝十一载(752)任剑南节度使。后调往东川,又改任严武检校工部员外郎。

城:此处指山南地区。

登:登上。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川迥风裂面:形容风大,把脸刮得很疼。

青荧并骆谷,隐翳连鄠县:青荧,青色的火光;隐翳,隐藏。骆谷,即子午谷,关中通往四川广元的一条山间小道;鄠县,在今陕西户县北,是长安附近的一个小县;这两句意思是说,青红两色的火光从骆谷里升起,隐隐约约地照到鄠县。

月黑望愈明:黑夜里看东西反而更清楚。

雨急灭复见:大雨倾盆,烟雾弥漫,使烽烟消失不见。

云罅星:云层中的缝隙,星星透过来。

山际电:山峰上反射出来的电光。

虎韔:一种用虎皮装饰的箭袋。

酒满尊:酒杯斟满了酒。

关中:关中道,即今陕西省中部一带,当时是唐朝的首都所在地。

甘泉殿:汉宣帝刘询建,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甘泉山南麓,汉武帝时改名云阳宫或长杨宫。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蜀中作客期间登临山南郡城观烽火之作。诗人以观烽火为题,实则抒发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烽火,是古时常用于边境报警的烟火信号,而诗人却把它当成了观赏的对象来描绘。他站在高处远望,烽火在夜空中闪烁,犹如繁星点点,又如山间电光般忽隐忽现。他不禁想起了当年游历梁州的往事,那时正值战事平息,军队刚刚结束战斗,他也曾登上城楼观看过烽火,如今重游故地,不禁感慨万分。

风雨交加之时,烽火也变得暗淡无光,甚至被雨水所掩盖。此时诗人心中更是百感交集,不禁想起自己曾有过的豪饮壮怀,以及面对烽火不能咽下的痛苦心情。最后一句“低头愧虎韔,零落白羽箭”,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后悔与遗憾,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烽火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