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从邛州归,又作汉州去。
天低惨欲雪,游子悲岁暮。
十年辞京国,疋马厌道路。
野火炎高冈,江云暗空戍。
角弓寒始劲,霜鹘饥更怒。
邂逅成小猎,尺棰聊指呼。
北连武侯祠,南并稚子墓。
合围蹙穷鹿,设伏截狡兔。
壮哉带箭雉,耿介死不顾。
吾宁暴天物,战法因得寓。
黄昏过民家,休马燎裘裤。
割鲜盛燔炙,毛血洒庭户。
老姥亦复奇,汛扫邀我驻。
丈夫傥未死,千金酬此遇。
九月十日,如同汉州的小猎,在新都弥牟之间投宿民家。
适从邛州归来,又到汉州去。
天空低垂,仿佛要下雪了,游子悲叹岁月将暮。
十年辞别京城,匹马厌弃道路。
野火燃烧高冈,江云暗空戍。
角弓寒劲,霜鹘饥怒。
偶遇成小猎,尺棰聊指呼。
北连武侯祠,南并稚子墓。
合围蹙穷兽,设伏截狡兔。
壮哉带箭雉,死也耿介不惧。
我宁愿暴天物,战法因得以寓。
黄昏经过民家,休马燎裘裤。
割鲜烹炙,毛血洒庭户。
老姥也很奇异,邀我驻留。
假如丈夫未死,千金酬此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打猎的诗。全诗以“射雉”为中心,写其打猎的过程和情景,表现了狩猎人的生活情趣和豪迈气概。
开头两句写打猎前的准备。九月十日,天气晴朗。打猎者在郊外进行活动时,总要带上弓箭,准备随时射击野兽。这里说“新都”,即今天的成都附近地区。这里所说的“民家”,当是指野外宿营之地,即打猎者的临时住处。
第三句是过渡句。打猎者从邛(今四川西昌)州归途中来到新都,又继续到汉州去。这一句写出了打猎者行程之长,生活之艰辛,同时也暗示出打猎者对打猎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点明主题,抒发情怀。打猎者在野外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傍晚时分,打猎者来到一个村庄,借宿于一户人家。
第五六句写打猎者的心情与感受。打猎者在野外过夜,心情不免沉重。天色已晚,打猎者只好骑马回家。他想到自己已经离开京城很久了,不禁感慨万千。此时打猎者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离家已久,思念亲人之情难以言表。同时,打猎者也感叹自己远离家乡,独自在外,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下面几句写打猎者的生活状况。打猎者来到一个村庄,看到田野上有许多草木茂盛的地方,于是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时,一位老婆婆热情地接待了他,请他进屋休息。
第七八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打猎者在屋外点燃柴火烤皮肉,而老婆婆则在旁边打扫房间。打猎者感到非常惊奇,没想到还有人能这么关心自己,于是便邀请老婆婆一起吃饭。打猎者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既能吃饱肚子,又能结识新朋友。
第九十句写打猎者的决心和目标。打猎者决心要报答这个老婆婆的好意。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到了自己曾经得到过的恩惠,于是决定用金钱来回报这位好婆婆。他认为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报答她的期望。
最后两句写打猎者的愿望。他希望能够继续活下去,并且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战胜敌人。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
这首诗通过对打猎这一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展现了狩猎人的生活情趣和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