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三日横吹雨,竹倒荷倾可怜汝。
空堂无人夜向中,卧看床前烛花吐。
壮怀耿耿谁与论,榰床老龟不能语。
世间岂无一好汉,叱咤喑呜气吞虏。
壁间三丈砥柱铭,贞观太平如更睹。
何当鼓吹渡河津,下马观碑驰马去。

【注释】

疾风三日横吹雨:形容风雨猛烈。疾风,急风;三日,三天。横吹,横风吹来。雨,大雨。

竹倒荷倾可怜汝:形容风雨猛烈。竹子倒塌,荷叶倾倒。

空堂无人夜向中:空寂的大厅中没有一个人。向中,对着中庭。

卧看床前烛花吐:躺在床边观看床头蜡烛燃烧的花形。

壮怀耿耿谁与论:胸襟壮阔,耿耿难平的心情谁能和他一起讨论?

榰床老龟不能语:扶着床背的老龟也不能跟他交谈。榰床,支撑床的木柱。语,说话。

世间岂无一好汉:世上难道没有一位英雄豪杰。

叱咤喑呜气吞虏:大声呵斥,声音低沉地怒吼,气势雄浑如能吞没敌人。

壁间三丈砥柱铭,贞观太平如更睹:墙壁上刻着的三丈高的砥柱铭文,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天下太平的景象。砥柱,山名,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黄河中,石坚如砥,故称砥柱。

何当鼓吹渡河津,下马观碑驰马去:什么时候我才能骑马过河,观赏这块石碑,然后纵马而去?鼓吹,古乐,这里比喻音乐、舞蹈等艺术。津,渡口。

【赏析】

《夜读魏郑公砥柱铭》,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秋作于洛阳时写的。此诗借咏魏郑公砥柱铭文,抒发了作者对唐朝贞观之治的赞美之情。

首句“疾风”二字,既点出了当时狂风暴雨的天气,又烘托出作者心情的激荡不平。“疾风”二字,既是对当时天气状况的描写,也是对李白自己心情的写照。“三日横吹雨”,以“疾风”喻暴雨,以“横吹”喻狂风,将风雨之猛烈、之迅猛、之迅捷描绘得淋漓尽致。“三日”、“横吹”、“雨”,这些词语都极其夸张地表达了李白当时心情的激动和不安。

次句“竹倒”、“荷倾”,进一步描绘出了狂风暴雨的可怕景象。“可怜汝”,则是用反问语气,表达了李白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和哀叹。

第三句“空堂无人”,则表现了李白在狂风暴雨之夜独处一室的孤独感。“卧看”二字,更是将李白那种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所寄托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床前烛花吐”,以烛火摇曳的烛光来反衬李白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他正躺在床上,看着床头的蜡烛燃烧的花形,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悲伤。这种悲伤并非因为自己的身世遭遇,而是因为内心的空虚、寂寞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困惑。

第四句“壮怀”,则表达了李白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向往。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无情,他的壮志豪情却只能化作一声叹息:“谁与论”。这里的“谁与论”,并非是指没有人能理解或支持他的理想,而是强调了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助。

第五句“榰床老龟不能语”,以老乌龟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榰床”,指支撑床身的木桩,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不能语”,则表达了李白无法与人诉说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困惑。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只能在无尽的黑暗中独自挣扎。

第六句“世间岂无一好汉”,表达了李白对英雄豪杰的向往和崇拜。他认为世间应该存在一些英雄豪杰,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也深知自己虽然才华出众,却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这使他倍感失落和沮丧。

尾联两句,诗人化用曹操的典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叱咤喑呜”,形容声威赫赫,气吞山河。这既是对历史上那些英勇善战的英雄们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未来抱负的一种期许。“气吞虏”,则表达了诗人要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彻底展现出来的决心和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首诗通过咏魏郑公砥柱铭文,表达了李白对唐朝贞观之治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意境高远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