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水白茫茫,草烟湿霏霏。
牧童一声笛,落日无馀晖。
遥山已渐隐,村巷亚竹扉。
老翁延我入,苦谢柿栗微。
幸逢岁有秋,一醉君勿违。
念此动中怀,命驾吾将归。
【注释】
陂:池塘。白茫茫:水色白而混浊。霏霏:雾气弥漫的样子。牧童:放羊的人,泛指山野中劳作的人。一声笛:指牧童吹奏的笛声。落日:夕阳。无馀晖:没有余光。遥山:远处的山。渐隐:渐渐隐没。亚竹扉:掩着竹门。老翁:村中老人。柿栗微:指柿子、栗子等食物。苦谢:苦苦推辞。岁有秋:指丰收之年。一醉君勿违:希望你不要违背我。动中怀:触动了内心的感情。命驾:命令车马。吾将归:将要回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丰收季节里,在山村小路上偶遇放牧的老人,并邀他到自己家中饮酒作乐的情景。首联点出时令,写诗人在深秋时节,漫步在山间小路上,看见一片白茫茫的水塘边,长满了草,草上还挂着细密的雨丝,仿佛是一层薄雾笼罩着整个山坡。第二联写诗人在山冈上远远地看见一位牧童在吹笛子,那悠扬的笛声飘荡在天与地之间,太阳快要下山了,但余晖却依然照耀着大地。第三联写远处的群山已经隐没在晚霞之中,村舍里的炊烟袅袅上升,隐约可见几扇竹制的门。第四联写诗人被邀请进村去饮宴赏月。第五联写诗人感谢老农的盛情邀请,但又因不能推辞而无法答应。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这次聚会将会给自己带来愉快的回忆,于是命令车夫驾车回家去了。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秋天游历湖南道衡州(治所在衡阳)时所作,当时诗人正在耒阳(今属湖南省),他在途中遇见一位牧童。这位牧童正吹着笛子,唱着山歌。诗人觉得非常新鲜有趣,便请牧童到他住处来喝酒,两人畅谈起来,直到夜深才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