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万瓦霜,露重四山雨。
开门忽惊叹,秋色已如许。
去蜀如昨日,坐阅四寒暑。
无才屏朝迹,有罪宜野处。
平生万里心,收敛卧环堵。
朱颜逝不留,白发生几缕。
人言尺蠖屈,要有黄鹄举。
功名非老事,岁晚忍羁旅。

【注释】:

月白万瓦霜:月亮皎洁如银,照在万瓦上像被霜打过一样。

露重四山雨:露水浓重的好像要下雨似的。

去蜀如昨日:离开蜀地就像昨天一样。

无才屏朝迹:没有才能只能隐居不仕。

朱颜逝不留:红润的双颊已经逝去,不再留恋。

人言尺蠖屈:别人都说尺蠖蛇类动物弯曲身体是为了生存。

黄鹄举:大雁南飞,比喻高飞远翔。

功名非老事:功名利禄并非长久之计。

岁晚忍羁旅:到了晚年忍受着羁旅之苦。

【赏析】:

《中夜起出门月露浩然归坐灯下有赋》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绝组诗作品,共七首。此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春,当时元稹在江陵(今属湖北荆州)任监察御史。元稹在江陵时,与白居易、王播同住一馆,因“三君子”而名噪一时。然而不久之后,元稹因“论事触忤权幸”,遭贬为同州刺史。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江陵任监察御史时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之情。全诗以景起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第一首诗开篇便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色洒满大地,照亮了万物,仿佛整个世界都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之中。接着,诗人又描绘了露水浓重的情景,宛如一场秋雨即将来临。开门之后,诗人不禁惊呼,眼前已是一片深秋景象,秋色浓重得让人无法直视。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感叹眼前的秋色,为下文铺垫了背景和氛围。

第二首诗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厌倦之情。诗人回忆自己离蜀(指四川)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如今却已历经四个寒暑,岁月匆匆流逝,令人感慨万分。然而,即使没有才能,也能隐居不仕;即使有罪,也应该选择在野外度过余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功名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三首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诗人用“无才屏朝迹”来形容自己没有才能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受外界干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而“有罪宜野处”则表示自己虽然有罪,但宁愿选择在野外度过余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功名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四首诗则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诗人以尺蠖蛇类动物为例,说明其为了生存而弯曲身体的道理,而大雁南飞则是高飞远翔的象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功名利禄并非长久之计,而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五首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诗人用“人言尺蠖”和“黄鹄举”来比喻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表示人们常常因为利益而做出牺牲,而后者则表示真正的成功应该超越世俗的眼光,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来表达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功名利禄并非长久之计,而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六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诗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功名并非老事,而是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羁旅之苦的无奈和感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功名利禄并非长久之计,而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羁旅之苦的无奈和感慨。

第七首诗则以景物收尾,再次强调了自然之美。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洒满大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然后他又描述了露水浓重的情景,似乎要将整个大地都笼罩起来。最后,他回到灯火通明的屋内,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这一句诗以景物收尾,再次强调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认为功名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中夜起出门月露浩然归坐灯下有赋》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和对名利得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和内心的感受。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