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磷。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这首诗名为《读书》,是一首描绘读书人的志向与抱负的诗歌。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 读书到了深夜,灯火即将熄灭时,心中充满了宏伟的志向和深沉的思想。他抬头仰望着广阔的天空,渴望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即使一生贫穷到老,他也依然保持着自信。
- “太华”指的是巍峨的华山,象征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蟠千仞”形容思想深邃如同山岳一般。“仰呼青天”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那得闻”表示希望被世人所听闻。“穷到白头”意味着无论经历多少困难,都坚持自己的理想。“犹自信”说明尽管面对困境,依然保持着自信和决心。
-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磷。
- “策名委质”意为立志为国家效力,奉献自己的一切。“黄金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但诗人并不看重这些,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贡献。“故都”指的是过去的首都,现在虽然已经改变,但诗人仍然感到难以言表的哀愁。“空宫夜夜”指荒凉的宫殿,夜晚里飘散着落叶,象征着历史的沧桑感。
-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 年轻时,许多士人愿意像稷、契、管仲、鲍叔那样忠诚于国家,为国家出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成就可能不如当年,甚至在某些方面感到羞愧。“正看愤切诡成功”表示在看到别人的成就时,会感到愤怒和不满。“已复雍容托观衅”则表明他们现在已经变得从容不迫,不再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 虽然识别人才并不容易,但也不能轻易地轻视天下的人才。就像长松一样,虽然身处险境却依然坚韧不拔;当时机成熟时,它也能崛起成为栋梁之才。这是对他们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也是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的人们的一种鼓励。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读书人的志向与抱负,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读书”、“策名委质”、“故都”、“空宫”等词语,都富有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而“士初许身辈稷契”,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远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