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前秋雨晴,郑子过我如夙昔。
照人眉宇寒巉巉,悬知笔有千钧力。
镜湖岁暮霜叶空,乃闻载酒同诸公。
归来湖山皆动色,新诗一纸吹清风。
文章要须到屈宋,万仞青霄下鸾凤。
区区圆美非绝伦,弹丸之评方误人。

【注释】

①郑虞:即郑谷,字云卿,唐人。任检法:任检法官,即司法官吏。

②卧龙山:山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相传诸葛亮曾居于此。

③夙昔:从前。

④巉巉(chán):形容眉目清峻。

⑤镜湖:即镜湖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北,为会稽山支脉。

⑥载酒同诸公:带着酒和朋友们一起游赏。

⑦鸾凤: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禽,这里指文章的雄健高远。

⑧弹丸:比喻小,此处指小诗。

⑨区区:形容渺小不足道。

⑩绝伦:无与伦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郑虞任检法之请而作。郑虞任检法,当于开元末年(741)。此时诗人已入长安,任左拾遗,与张籍、韩翃等唱和,诗风颇近初盛。本篇写诗人与郑虞任的交往。

第一句说秋雨后天气晴了,郑虞任如约而至,诗人十分高兴。“卧龙山前”,点明地点。“秋雨晴”三字,又为下文的“照人眉宇”蓄势。“郑子过我如夙昔”,承上文“如夙昔”,表明郑虞任的到来,像往日一样,使诗人感到亲切。“照人眉宇”二句写其形貌。“寒巉巉”形容眉目清峻;“悬知笔有千钧力”,则暗示其才华出众。

第二句写郑虞任携酒与朋友游湖山,以突出他的风流倜傥。“乃闻载酒同诸公”,承“载酒游湖山”而来。

第三句写归家后湖山景色的变化。“归来”二字,又为第四句“新诗一纸吹清风”蓄势。“新诗一纸”,指郑虞任赠给作者的诗稿,“吹清风”则暗喻其高洁的品格。“皆动色”,既表现了诗人对湖山景色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愉快。

第四句写郑虞任的才气。“文章要须到屈宋”,“屈”、“宋”,指屈原、宋玉,都是楚国辞赋家。“万仞青霄下鸾凤”,用典极多,且不事雕琢,语意浑厚。

第五句用“区区圆美”来说明郑虞任的诗作并不比《离骚》《九歌》等楚辞差,但“弹丸之评方误人”,指出了当时文人对诗人的误读。诗人认为,“圆美”之作并非绝对不可超越,“弹丸”之论只是片面之言。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情致深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