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从偏门入,暮从南堰归。
鲍郎山前路,空翠浮烟霏。
秋令忽已深,病骨频添衣。
向来慕功名,常恐斯心违。
乃今知其难,崦嵫迫残晖。
伯鸾与幼安,尚友或庶几。
到家亦既夕,青灯耿窗扉。
且复取书读,父子穷相依。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涉,他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早自偏门入城晚出南堰门以归
  • “早自偏门入城”:早上从偏僻的地方进入城市。
  • “晚出南堰门以归”:傍晚时分离开了南边的城门回家。
  1. 早从偏门入,暮从南堰归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早晨和傍晚分别进出不同的城门。
  1. 鲍郎山前路,空翠浮烟霏
  • “鲍郎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者自然景观的名称。
  • “空翠”指的是山中清新而飘渺的绿色。
  • “浮烟霏”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1. 秋令忽已深,病骨频添衣
  • “秋令”指的是秋季。
  • “忽已深”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秋天已经开始了。
  • “病骨频添衣”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需要增加衣物保暖。
  1. 向来慕功名,常恐斯心违
  • “向来”意味着过去。
  • “慕功名”指渴望获得名声和成就。
  • “常恐斯心违”担忧自己的心愿(即追求功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或现实。
  1. 乃今知其难,崦嵫迫残晖
  • “乃今”表示现在。
  • “知其难”指意识到追求功名的困难和艰辛。
  • “崦嵫”是古代神话中日落之处,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 “迫残晖”表示日落时分,天色将尽。
  1. 伯鸾与幼安,尚友或庶几
  • “伯鸾”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名字,与“幼安”相对应。
  • “尚友”指仍然保持着交友的愿望。
  • “庶几”表示希望能够有接近的机会或实现。
  1. 到家亦既夕,青灯耿窗扉
  • “到家”指的是回到家中。
  • “亦既夕”表示已经很晚了。
  • “青灯耿窗扉”形容家中的灯光明亮,照耀着窗户。
  1. 且复取书读,父子穷相依
  • “且复”表示再次。
  • “取书读”指读书。
  • “父子穷相依”说明尽管家境贫寒,但父子二人仍相互依靠、共同度过难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早晨出门和傍晚归来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功名追求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描述自己的旅途中,用了许多生动的词语来表现景色和感受,如“空翠”、“浮烟”、“崦嵫迫残晖”等,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此外,诗中的“病骨频添衣”、“慕功名”等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孝道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通过简洁的笔触传达了深刻的主题和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