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今雨无客至,寂寞衡门昼常闭。
孝先酣枕梦周公,弟子虽嘲可无愧。
世上纷纷荣辱多,不如睡中差省事。
小儿忽报煎茶熟,起拥寒炉究馀味。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四联。首联点出雨中熟睡这一题旨;颔联由梦中周公引出孝先酣枕的典故:颈联由睡中之乐引出对荣辱的看法;尾联以“烹茶”作结,点明题旨。
【答案】
注释:
①少陵:指杜甫。②客至:客人来。③衡门:横木为门,用以遮风雨,也用以表示隐逸。④周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⑤童子:年幼的人。⑥省事:减少麻烦。⑦烹茶:烧水沏茶。⑧余味:指煮茶时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或余下的茶汤。⑨童子:指杜甫的小儿子宗武。⑩煎茶:煮茶。
译文:
少陵(杜甫)今天下雨没有客人来访,寂寞地关上衡门白天常常闭关。
孝先酣睡梦见周公,弟子即使嘲笑也不觉得有愧。
世上纷纷扬扬的荣辱之事很多,不如睡觉中能减少许多麻烦。
小孩子突然跑来报告说茶煮好了,我起来抱着寒炉细细品味那余下的味道。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雨中熟睡时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态度——看淡荣辱得失,只求一醉方休,享受生活的乐趣。
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幽静、闲适的气氛。“少陵今雨无客至,寂寞衡门昼常闭”,少陵(杜甫的别号)今日下雨没有人来访,衡门也因为天阴而关闭了一天。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也暗示着其内心的郁闷、苦闷。“寂寞衡门昼常闭”一句,不仅写出了自己因无人来访而感到孤独的心境,而且也暗含了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自甘沉沦的消极情绪。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能够安之若素,悠然入睡,这不能不使人佩服他的气度与胸怀。
诗人笔锋一转,用梦境中的周公来比喻自己。“孝先酣枕梦周公”。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周公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他对自己清高品格的自我肯定。周公作为周朝的三公之一,辅佐武王伐纣有功,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代表人物,他的形象代表了仁德与智慧的统一。因此,当诗人说自己在梦中梦见周公时,实际上就是在说自己的理想人格与周公一样,都是仁德与智慧的统一体。这样看来,诗人对周公的赞美,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激励。
第三联“弟子虽嘲可无愧”,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清高品质的自我肯定。这里的“弟子”显然是指那些嘲笑自己的人,他们之所以嘲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合时宜,甚至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但诗人却认为,自己虽然遭到别人的嘲笑,但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样的自我肯定是建立在对自己行为的深刻理解上,是对自己行为的清醒认识和自信。
第四联“世人纷纷荣辱多,不如睡中差省事”,“荣辱”在这里指的是世俗之人所追求的各种名誉和地位。诗人认为,世人纷纷追求名利,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烦恼和麻烦。相比之下,睡在床上静静地休息,可以省去许多麻烦,让自己的心情更加轻松愉悦。这里的“差省事”就是指减少了许多麻烦,也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轻松了。
尾联“小儿忽报煎茶熟,起拥寒炉究余味”,则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进一步表现诗人超脱尘世、安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里的“煎茶”是指煮茶,而“余味”则是指茶的味道。诗人在听到小儿子说茶已经煮熟了时,便立刻起身,拿起寒炉仔细品尝那煮好的茶的味道,从中寻找到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乐趣。这既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也表明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和淡然。
这首诗以雨为题,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雨中熟睡至夕二首”这一生活片段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即看淡荣辱得失,只求一醉方休,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也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