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洲有病雁,雪霜摧羽翰。
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
稻粱亦满目,鸣声自辛酸。
我正与此同,百忧双鬓残。
东归忽十载,四忝侍祠官。
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
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
读我病雁篇,万钟均一箪。
【注释】
芦洲:芦苇丛生的湖边。
摧羽翰:羽毛受损。
稻粱:指稻谷和豆类,古人常以之充饥。
鸣声自辛酸:雁叫声中充满了痛苦和辛酸。
东归:从北方归来。
十载:十年,此处指多年未归。
忝:惭愧的意思。
幸得饱:有幸得到饱食。
羞愧甚饥寒:羞愧到极点,饥饿寒冷。
万钟均一箪:万钟(古代的一种粮食计量单位)都比不上一箪(古代一种盛米器)。
【赏析】
《病雁》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诗作通过对病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同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忧虑。
开头两句“芦洲有病雁,雪霜摧羽翰”,描绘了病雁在芦洲中的情景,雪霜侵袭着病雁的羽毛,使其受损。这句诗通过描绘病雁在自然环境中的困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中间四句“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稻粱亦满目,鸣声自辛酸。”,诗人感叹病雁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能够面对生活,不抱怨道路遥远、身处湖泊和大海之间,稻粱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而病雁却发出痛苦的叫声。这四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病雁的坚韧和不幸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病雁的同情和关心。
接下来两句“我正与此同,百忧双鬓残。”,诗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病雁相比,认为自己与病雁共同承受着人生的困苦,忧愁使得两鬓变得斑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最后两句“东归忽十载,四忝侍祠官。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诗人回忆了十年前自己曾经回到故乡,担任侍奉皇帝的官职,现在却被贬谪在外,日夜不能安宁。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病雁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政治斗争的厌恶,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