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封侯未为快,一掷成卢安用再。
世间得意固多矣,堪笑穷人事常败。
我生出仕四十年,寸进恰如船上埭。
即今卧病茅檐里,回首穷通竟何在。
荆山之下玉抵鹊,两京春荠论斤卖。
苏秦煌煌佩六印,尼父栖栖厄陈蔡。
玄保美官辄见思,东野出门常有碍。
躬耕至老岂不佳,子孙当以吾为戒。
【注释】
三山:福州,在福建。卜居:定居。有:通“又”,增加。屋陋甚而地有馀数(余下):房屋简陋而且土地有余。世之后:指子孙后代。自成一村:指子孙后代能够自己建起一座村庄。今日病少间:今天病情稍微好转一些。间,通“稍”。安用再:何必重新来过?封侯:古代封建时代的一种荣誉称号。快:高兴。掷(zhe)成卢:掷中了卢彩球。卢:骰子上六点为卢。安用:何必。事常败:事情往往失败。生:出生,活着,这里作动词用。出仕:做官。四十年:四十余年。寸进:一点点进步。恰如:像……一样。船上埭(dá):指船行至江边时所抛的石子或木桩。穷通:指穷困与显达。荆山之下玉抵鹊(duì jué):荆山出产的美玉,可以作为和氏璧,价值很高。比喻人才。两京:指长安和东都洛阳。春荠:春天的荠菜。论斤卖:按斤称卖。苏秦煌煌(huáng huáng)佩六印:苏秦佩六国相印,显赫一时。尼父栖栖厄陈蔡(xiè):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颠沛流离。尼父:孔子的字。玄保美官辄见思:玄保,即玄真、真卿。唐朝人。唐玄宗曾召其入朝,但因他拒绝入朝而被贬至道州任刺史,后被赐死。见思,即怀念。东野出门常有碍:杜甫自称“杜陵布衣”的杜甫,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故云东野出门常有碍。躬耕至老岂不佳:躬耕至老,岂不很好。躬耕,亲自耕种田地。岂佳,岂不是好?子孙当以吾为戒:子孙应该引以为鉴,不要像我这样。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大历三年(768)诗人五十九岁时。这是作者晚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抒发了诗人晚年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
首联两句说:我定居在三山已经三十年了。由于房屋简陋而且土地有余,所以子孙后代能够自己建起一座村庄。今天病稍好了一些,于是写了这首诗来给后人看。
颔联两句说:再看封侯之事,还不值得高兴;一掷卢彩球,已经成了过去的事了!世上得意的事情太多了,可令人可笑的是,穷人常常失败。
颈联两句说:我活了四十年,一点进步也没有,就像船到江边抛下的石头,只是随波逐流而已。现在卧病在茅檐里,回首往事,穷通得失究竟在哪里呢?
尾联两句说:荆山之下,美玉抵鹊,两京春天的荠菜论斤卖,苏秦佩着六国相印,名垂千古;孔子在陈国的绝粮之难,以及在蔡国受困时的颠沛流离。玄真(真卿),唐朝人。唐玄宗曾召其入朝,但因他拒绝入朝而被贬至道州任刺史,后被赐死。东野,即杜甫自称“杜陵布衣”的杜甫,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故云“出门常有碍”。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诗人晚年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心。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其中“躬耕至老岂不佳”一句,更是表达了杜甫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