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塞上失马翁,马去安知不为福。又不见新丰折臂翁,臂废身全老乡国。
陆翁多难类两翁,著书满屋身愈穷。十年力耕遇水旱,老不能耕年始丰。
人言翁穷可闵笑,霍食鹑衣天所料。翁方自谓实幸民,对人抱膝惟清啸。
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向非老病又不才,纵欲归休宁见许。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被边塞上的老翁所救的马吗?马跑走后,老翁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分呢?又没有看到被新丰折了胳膊的翁,他身体残废但生活得很好,因为乡里的人都很尊敬他。陆翁的遭遇和这二位老翁一样,写了许多书,但自己却越来越穷困。陆翁十年来在水灾、旱灾中辛勤劳作,到了老年才得到了丰收。人们说翁穷可以怜悯嘲笑,然而霍食鹑衣是上天的安排。陆翁自认为很幸运,对人抱膝清啸。当今群公辅佐圣主,长剑拄颐来接武。如果不是年纪大病弱又不才能,即使想退职归隐也不会得到允许。

【注解】:

君不见塞上失马翁,马去安知不为福。 君不见塞上失马翁,马去安知不为福。塞上失马,指汉武帝时期,有人进献千里马,武帝以为天下无马,遂将进献者满门抄斩。

又不见新丰折臂翁,臂废身全老乡国。又不见新丰折臂翁,臂废身全老乡国。新丰县令董仲舒因劝谏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而遭贬谪新丰(今陕西临潼),从此双臂截断,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陆翁多难类两翁,著书满屋身愈穷。陆翁多难类两翁,著书满屋身愈穷。陆绩(133-160年)东汉末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学于郑玄。建安初,孙权聘为军师,授以秘书之任。后官至太常。

十年力耕遇水旱,老不能耕年始丰。十年力耕遇水旱,老不能耕年始丰。陆绩少时家贫,与同乡蔡元等以渔捞为业,积十余年,乃结庐孤山南麓,种地百亩。

人言翁穷可闵笑,霍食鹑衣天所料。人言翁穷可悯笑,霍食鹑衣天所料。霍光,汉大将军,宣帝时辅政大臣,为人谦退,居处简陋,食脱粟饮水,唯取园中瓜果自随。

翁方自谓实幸民,对人抱膝惟清啸。翁方自谓实幸民,对人抱膝惟清啸。陆绩曾说:“吾居乱世,幸有古人之遗风。”

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群公佐明主指东汉末年的名臣如陈蕃、杨秉等人,他们都曾辅佐过刘秀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

向非老病又不才,纵欲归休宁见许。向非老病又不才,纵欲归休宁见许。陆绩曾说:“吾生不逢明主,幸得备位宰相。”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贫士的诗。诗中用两个典故,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贫士的同情和赞美之情。首章开头二句,用《汉书》中汉武帝时董仲舒的故事,点出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汉武帝时期,有人献给汉武帝一匹千里马,武帝以为天下无人能及,于是下令将进贡者满门抄斩。后来董仲舒上书建议汉武帝不要重用儒生,汉武帝听后大怒,把董仲舒贬到新丰当狱吏去了;董仲舒也因为上书触怒汉武帝而被削籍为民。这首诗的第二句,就借用这个典故表明了贫士的不幸命运。接着三、四两句则用新丰折臂翁的故事表明贫士虽身残志坚,但依然关心社会和国家大事。

第二联“陆翁多难类两翁,著书满屋身愈穷”。意思是陆绩虽然遭遇很多困难,但他仍孜孜不倦地读书作赋著书立说,因此他的生活越来越贫困潦倒。这里既赞扬了陆绩不因家境贫寒而放弃追求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像陆绩这样坚持读书、著书、立说,而生活却越来越贫苦的文人的同情。

诗的第三联“十年力耕遇水旱,老不能耕年始丰”,意思是十年来陆绩在水灾、旱灾中辛勤劳作,到了老年才得到了丰收。这表现了陆绩勤劳节俭的品质。

第四联“人言翁穷可悯笑,霍食鹑衣天所料”,意思是人们说他穷困不堪是可笑的,其实不然,霍光身为汉朝的大将军,他的家产早已超过了一般人家的许多倍。但是,他没有贪赃枉法,也没有仗势欺人,而是过着俭朴的生活,每天只吃一餐饭,喝一点汤就行了。这表现了陆绩廉洁奉公、淡泊名利的品质。

最后两句“翁方自谓实幸民,对人抱膝惟清啸”,意思是陆绩曾经说:“我处在动乱的时代,幸亏还有古代圣贤的遗风。”他常常抱着腿坐着,只是清清地发出叹息声来罢了。这几句诗表现了陆绩淡泊名利、洁身自爱的高尚品质。

这首诗通过写陆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歌颂了他那种忧国忧民、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高洁人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