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匪兕虎,岂是旷野物。
生非洪水时,胡为在巢窟。
向来三入朝,薄命不黔突。
未尝识许史,况敢交平勃。
沧波渺黏天,远逐轻鸥没。
今年君恩厚,幸许赐骸骨。
既逃申公钳,又异卞和刖。
放怀歌呜呜,宁暇书咄咄。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诗作,通过描述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悲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我身匪兕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自己的身体并不比野兽更危险。”匪”在这里表示不是的意思,”兕虎”指的是猛兽。
- 岂是旷野物:这里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身世并不属于荒野中的动物,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 生非洪水时:这里的”洪水”比喻乱世,诗人说自己出生的时候不是混乱的时代。
- 胡为在巢窟:诗人质问自己为何要在乱世中苟活,就像鸟巢里的小鸟一样。
- 向来三入朝:指诗人过去曾多次进入朝廷,但命运不佳,没有得到重用。
- 薄命不黔突:这里的”薄命”是指命运不好,”黔突”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这里比喻诗人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 未尝识许史:诗人从未与权贵交往,也未曾结交过像许、史那样的人物。
- 况敢交平勃:诗人不敢与像司马相如、东方朔那样的人交往,因为他们都曾得到汉武帝的宠信。
- 沧波渺黏天:沧波指大海,渺黏天则形容大海无边无际,高远而浩渺。
- 远逐轻鸥没: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被海风吹散的轻飘飘的羽毛,随波逐流,消失在远方。
- 今年君恩厚:诗人感叹今年的皇帝恩泽深厚,能够给予他一些宽慰。
- 幸许赐骸骨:诗人庆幸自己能够得到赐骸骨的机会,即得到安葬的机会。
- 既逃申公钳:诗人回忆起过去逃避申屠嘉(申公)的追捕的经历,申公是西汉的一位忠臣。
- 又异卞和刖:卞和的故事是楚文王发现一块玉璞,认为它不是良玉,就砍去了卞和的双脚,后来卞和果然发现了真正的美玉。
- 放怀歌呜呜:诗人现在可以放下心来自由地歌唱了。
- 宁暇书咄咄:诗人不再需要担忧什么,可以安心地读书写字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悲哀,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