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谓死为归人,此身未死均是客。
家为逆旅身在途,久寓遽归初不择。
逆旅相看随薄厚,非意相干宁足责。
世间何处无溪山,得酒尽醉当堕帻。
傍观嘲诮亦其宜,东海定非蠡可测。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位游历四方的诗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旅途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首句“逆旅行”,直接点明了主题。这里的“逆旅行”指的是逆行之旅,也就是与常规相反的旅行方式。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古者谓死为归人,此身未死均是客。”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说人死之后就会回归到故乡,但即使没有死,也如同在外的客人一样。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第二句“家为逆旅身在途,久寓遽归初不择。”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他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他将家比作逆旅,将自身比作在路途中的旅客,表达了对家的理解。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身处旅途之中,就如在家中一样。而“久寓遽归初不择”则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理解:既然身处其中,就不必过于在意是否要回家。
第三句“逆旅相看随薄厚,非意相干宁足责。”诗人继续展开对“逆旅”的理解。他认为逆旅中的人们相互看待,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并不计较彼此的身份地位。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世间何处无溪山,得酒尽醉当堕帻。”诗人以溪山为喻,表达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像饮尽美酒一样沉醉其中。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傍观嘲诮亦其宜,东海定非蠡可测。”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讽刺了那些嘲笑和讥讽他人的人。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不值得一提,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生活。同时,他也用“东海定非蠡可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的知识是无法通过小聪明来获得的。
整首诗通过对“逆旅行”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他的诗句充满了哲理,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