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汗马牛,不如守道力。
卖文取卿相,讵是儒者职。
孔光岂不学,千载污简册。
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
袁安卧空庐,亦度风雪夕。
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
我突无炊烟,或至日中昃。
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
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
掩卷语乃翁,圣有陈蔡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主旨内容,同时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和手法,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文语言分析作答。此题要求考生逐句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并分析其含义,同时要注意赏析诗句的妙处,然后进行简要评价。

“书志”的意思是写文章记录事迹;书志即指《汉书》。

【译文】

著书赶牛马,不如守道力。

卖文取卿相,讵是儒者职?

孔光岂不学,千载污简册。

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

袁安卧空庐,亦度风雪夕。

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

我突无炊烟,或至日中昃。

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

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

掩卷语乃翁,圣有陈蔡厄。

【注释】

①《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②书志:这里指《汉书》。 书:书写。志:记述。

③汗牛:运书时牛累得出汗。形容书籍极多。 牛:指牛,古代用牛皮制鼓。

④守道:遵循正道。

⑤卖文:卖文字为生。取卿相:取得高官显爵。卿、相:封建时代高级官职的总称。

⑥讵(jù)是:岂不是。

⑦孔光: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王凤之子王商,字子高,汉哀帝时曾任丞相。

⑧简册:竹简木片,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也指书册。

⑨通塞:通晓或不通晓。《史记》中有《太史公自序》,其中提到“通古今之变”,可见司马迁通晓古今之事。细事:琐事。

⑩陈蔡:古县名,在河南省淮阳一带。后泛指受困的地方。厄:困厄,指困境。

⑪突无炊烟:家中没有炊烟。突:突然,忽然。

⑫小儿:小儿子。遗经:遗留下的经书。遗:留下。

⑬琅琅(láng láng):形容诵读声响亮而清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清晰而响亮。

⑭掩卷:关起书卷。语:告诉。乃翁:你的父亲。

⑮陈蔡:古县名,今属河南淮阳一带,曾发生饥荒。厄:困境。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怀抒愤诗。诗人以《汉书·叙传》中作者班固的话为引,感慨自己遭遇的不幸,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及忧国忧民之情。全诗通过叙述自己坎坷的一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悲苦沉郁之情。

第一联:“著书汗牛牛,不如守道力。”意思是说,虽然我辛辛苦苦地写了很多书,但还不如坚守正道来得实在。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第二联:“卖文取卿相,讵是儒者职?”意思是说,出卖文才来求得高官厚禄,难道是读书人的本分吗?这是诗人对于当时世态的看法。

第三联:“孔光岂学?千载污简册。”意思是说,孔光难道是读书人吗?他的行为污染了简册。这是诗人对于当时政治人物的评价。

第四联:“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意思是说,通晓或不通晓这本是件小事,对我有什么意义呢?这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表述。

第五联:“袁安卧空庐,亦度风雪夕。”意思是说,袁安虽然隐居在家,但他也能度过寒冷的冬天。这是诗人对于古人的赞美。

第六联:“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意思是说,我羡慕过温饱的生活,但为了保全自己的气节而不惜牺牲。这是诗人对自己的批评。

第七联:“我突无炊烟,或至日中昃。”意思是说我突然之间家里没有炊烟了,可能已经到中午了。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描述。

第八联:“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意思是说,小孩抱着遗留下的经书,他的两条小腿都晒黑了。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

第九联:“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意思是说,我吟诵的声音多么响亮,像从石头里发出来的一样。这是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

第十联:“掩卷语乃翁,圣有陈蔡厄。”意思是说,我放下书卷跟父亲说话,圣明时代也有陈蔡那样的灾难。这既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警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