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客三千,帐下兵十万。
人生可意事,随手风雨散。
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
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烂烂。
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夜半。
吾儿幸能继,书亦未残断。
安知不遭时,清庙荐玉瓒。
不然老空山,亦足化里闬。
我死斯言存,观者有追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学者在秋天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房里读书,享受着孤独与宁静。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译文:
秋夜读书
门前客三千,帐下兵十万。
人生可意事,随手风雨散。
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
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烂烂。
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夜半。
吾儿幸能继,书亦未残断。
安知不遭时,清庙荐玉瓒。
不然老空山,亦足化里闬。
我死斯言存,观者有追叹。
赏析:
此诗以诗人的秋夜读书为背景,通过对读书、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门前客三千”、“帐下兵十万”、“岩电”、“孤灯”等,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诗人在诗中引用了“清庙荐玉瓒”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礼仪的重视和对于道德规范的坚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对于民生的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的面貌。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