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山林几緉屐,何意随人戴朝帻。
口言报国直妄耳,断简围坐晨至夕。
道山堂东直庐冷,手种疏篁半窗碧。
但虞风波起平地,岂有毫发能补益。
成书朝奏暮请老,入耳幸免烦言啧。
东望故山百馀里,父老欢欣来接迹。
白羊绿酒争下担,长笛腰鼓纷如织。
迢迢梅市过鲁墟,观者所至空巷陌。
尔来呻吟又春尽,周视室中惟四壁。
但令粝饭粗撑拄,犹胜朱门常踧踖。
小儿助我理孤学,终岁伏几心如石。
问看饮酒咏离骚,何似焚香对周易。
【注释】
- 书怀: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示子遹:给儿子看。
- 山林几緉屐:隐居山林,穿着木屐(古代一种轻便的鞋)。
- 朝帻: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
- 报国:指为国家效力。
- 断简:指残缺的书籍。
- 道山堂:道家的讲学场所。
- 直庐:官署内设置的接待宾客或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 手种疏篁:亲手种植的竹子。
- 风波:比喻政治变故。
- 毫发:极小的一部分。
- 成书朝奏暮请老:指为官者每日进献奏章,请求归老。
- 烦言啧:烦杂的言论。
- 东望故山:指思念家乡。
- 故山:故乡的山。
- 白羊绿酒:用白羊羔和绿酒招待客人。
- 长笛腰鼓:指演奏乐器。
- 鲁墟:地名。
- 梅市:市场名。
- 鲁墟过梅市:从鲁墟到梅市。
- 周视室中:环顾室内。
- 四壁:四周墙壁。
- 粝饭粗撑拄:指生活清苦。
- 朱门常踧踖:形容富贵人家的人经常显得拘谨不自在。
- 小儿助我理孤学:指儿子帮助自己料理家务。
- 孤学:单家独户的学问。
- 问看饮酒咏离骚:指询问作者喝酒、作诗之事。
- 何似焚香对周易:不如焚香诵读《周易》。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无奈。全诗以“书怀”为题,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联“平生山林几緉屐,何意随人戴朝帻”,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的山林生活,那时他穿着木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现在他却被迫戴上了官帽,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员。这一转折让诗人感叹不已。
颔联“口言报国直妄耳,断简围坐晨至夕”,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口头上说自己要报效国家,但实际上却做不到。他只能每天坐在书桌前,围着一堆破书,苦苦攻读,希望能有所作为。这一描述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
颈联“道山堂东直庐冷,手种疏篁半窗碧”,“道山堂”是道家讲学的地方,而“直庐”则是官署内设置的接待宾客或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在道山堂里的生活,虽然环境艰苦,但是他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学术追求。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
尾联“但虞风波起平地,岂有毫发能补益”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变故的恐惧和忧虑。他担心一旦政局动荡,自己这个小小的官员就无法再为国家做出贡献了。这一结尾既反映了诗人的现实担忧也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个隐士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